479

由德國蜿蜒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最後流入黑海的多瑙河,全長幾達3000公里,其中景色最為嘆為觀止的一段是由梅爾克(Melk )至克雷姆斯的瓦豪河谷(Wachau)。多瑙河在此缓缓東流,充满神奇色彩的古堡和废墟俯瞰着古老小镇和村庄,依戀輕吟曼舞的多瑙河水。這裡擁有世界最美的河岸風光,童話般的村落,古樸偉岸的修道院,浪漫夢幻的城堡,蒼涼落寞的的廢墟,以及連綿起伏、鬱鬱葱葱的葡萄園,都為這段河谷添妝增彩。搭乘遊艇欣賞沿途葡萄園、小鎮風光,令人有種忘卻紅塵、遺世獨立的瀟灑。

464.JPG 465.JPG 468.JPG 469.JPG 470.JPG 471.JPG 472.JPG 473.JPG 477.JPG 479.JPG 481.JPG 483.JPG 488.JPG 487 493 498 503 508 519 521 522 523 526 529 535 536 541 545 556  

瓦豪的村落依山傍水,星羅棋布,經歷悠悠的歷史長河,完美的保存其中世紀的風貌。中途下船,漫步小鎮街道,品味世外桃源的閒情逸致。若說瓦豪河谷是多瑙河銀光閃耀的項鍊,梅爾克(Melk )便是這條項鍊上的一顆璀璨的鑽石。

梅爾克是多瑙河瓦豪河谷上一座美麗的古鎮,世界文化遺產。巴洛克式的本篤會梅爾克修道屹立在梅爾克鎮的山岩上,氣勢恢宏,俯瞰水光瀲灩的多瑙河,是風光明媚的瓦豪河谷的一個亮點。此外梅爾克的名勝古蹟還有城鎮教堂、老郵局、St. Koloman泉源、麵包鋪,以及許多博物館。

梅爾克最早以Medilica之名出現在文獻上,這個名字來自斯拉夫語的“邊境”一詞。現今修道院所在的峭壁曾以「梅爾克要塞」之稱屬於貴族財產,後來修道院落入巴本堡家族手中,成為巴本堡家族的城堡,1089年由利奧波德二世贈予了從西邊蘭巴赫(Lambach)來的本篤會修士,成立梅爾克修道院。巴洛克式建築於1702年到1736建成。之後幾度興衰,1738年一場大火更是幾乎毀滅所有的屋頂、兩座塔樓,以及一些內部裝飾。因火災造成的毀壞終於在1746年得到修復,成為今日風貌。修道院內圖書館藏有無數的中世紀手稿,名望和學術價值傲視世間,可謂世界瑰寶。修道院位於峭壁之巔,向下俯瞰,整個梅爾克小鎮盡收眼底。梅爾克雖是一座小鎮,卻擁有各個世紀風格多樣、美不勝收的建築藝術。

378.JPG 381.JPG 382.JPG 383.JPG 385.JPG 389.JPG 390.JPG 391.JPG 393.JPG 400.JPG 402.JPG 403.JPG 404.JPG 406.JPG 407.JPG 409.JPG 414.JPG 415.JPG 417.JPG 419.JPG 422.JPG 429.JPG 430.JPG 432.JPG 433.JPG 434.JPG 435.JPG 444.JPG 449.JPG 452.JPG 456.JPG 457.JPG 460.JPG  

相對於人潮澎湃的其他觀光景點,杜倫施坦(Durnstein),雖然寂寂無名,然而葡萄美酒,中世紀小鎮風情,卻讓旅者回味無窮。 何況歷史的腳步曾在這裡留下痕跡,神秘荒涼如今已是斷垣殘壁的山頭古堡,當年曾經是奥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囚禁英王「獅心理查」的地方。後來英格蘭付交鉅額的贖金,才將國王救回。

小鎮完好的保存中古世紀的建築群和巴洛克風格,從多瑙河遠眺杜倫施坦,教堂鐘樓的藍白色調在藍天白雲青山碧水的陪襯下,明麗耀眼,卓然挺拔的矗立在多瑙河畔,是奧地利巴洛克建築經典之一,杜倫施坦城鎮的象徵。遠處孤立在斷崖上的廢墟遺址,與臨河在水光映照下華麗綽約的的教堂鐘樓,構成一幅曠世的畫作。

多瑙河流域瓦豪河谷(Wachau)663

多瑙河流域瓦豪河谷(Wachau)611648652591

562 564 565 566 571 572 573 574 575 577 578 579 586 593 621 622 637

遠處山崖上的克恩林加堡(Kuenringer Hof),傳說12世紀英王「獅心理查」在十字軍東征時,出言侮辱奧地利王公。戰爭結束返國時,因遭逢海難,國王只得改行陸路,經奧地利返回英國。奥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趁機逮捕英王,將其幽禁在克恩林加堡。國王的忠僕在奧地利各處明查暗訪,終於尋得國王的行蹤,僕人迅速返回英國,準備了大筆贖金,才將國王解救出來。

588 589 590 59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旅遊 隨筆 歐洲 攝影
    全站熱搜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