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多加湖波濤洶湧的湖面之上,聳立著令人嘆為觀止、在俄羅斯和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瓦拉姆島。這些懸崖峭壁矗立的海岸,覆蓋著不尋常的動植被,讓人想起原始生活。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和朝聖者來到這裡。島嶼結合嚴酷但同時又美麗的北方自然景觀,以及俄羅斯建築和東正教修道院文化。
瓦拉姆島,一個非凡的美麗海角,充滿獨特的寧靜與平和。瓦拉姆位於卡累利阿的拉多加湖上,距離最近的海岸 22 公里。島嶼名稱在芬蘭語中意為「高地」,位於廣闊的瓦拉姆群島的中心地帶,總面積為 30 平方公里。瓦拉姆甚至有自己的內陸湖泊,並通過木橋與群島的其他一些較小的島嶼相連。瓦拉姆群島總共有大約 50 個大大小小的島嶼。
瓦拉姆的大自然本身即是島上美麗的風景線。經過僧侶千年的努力,50多種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被嫁接到這片土地上。然而,每年都有數十萬遊客和朝聖者來到瓦拉姆島,渴望加入俄羅斯北部無與倫比的東正教文化。 畢竟,這裡座落著俄羅斯最古老的男子修道院之一─瓦拉姆救世主易聖容修道院,經常被稱為「北阿索斯」。
根據歷史研究資料,芬蘭─烏戈爾部落的代表被認為是該島的第一批定居者。後來,卡累利阿人居住在島上。首批踏上瓦拉姆土地的基督徒是塞爾吉烏斯和赫爾曼。正是他們在修道院兄弟會的奠基上獲得尊榮。
然而,一個古老的傳說言道,是耶穌基督的使徒安德列〈第一受召者〉將基督教帶到此地,並且親自在雄偉的瓦拉姆土地上豎立一座石十字架,從而奠定修道院的基礎。同時,對於修道院形成的時間,歷史學家並沒有發表單一的觀點。日期的差異在於兩個世紀之間:10-12世紀或12-14 世紀。
在其悠久的歷史中,修道院成功地度過黎明與衰落的時期,但如今,在 21 世紀初,瓦拉姆再次接待朝聖者和遊客,被認為是俄羅斯最神聖的地方之一。
順便一提,居住在瓦拉姆的僧侶們,將每年越來越多的眾多遊客視為贖罪者,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們最常來到修道院尋求平靜與安寧。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在所有的季節中,大多數僧侶更喜歡冬天─在這個停止航行的季節,島嶼實際上是與世界隔絕的。
瓦拉姆群島之名勝古蹟
瓦拉姆─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得名於芬蘭─烏戈爾語單詞 “valam”,意思是多山的高地。朝聖者、遊客、藝術家、詩人、作家稱瓦拉姆為「人間天堂的一角」。天才在這裡汲取靈感,譬如希施金、庫因茲、秋切夫、柴可夫斯基、格拉祖諾夫,就連大仲馬也曾在 19 世紀造訪該島。
遍訪瓦拉姆所有名勝古蹟力有未逮,讓我們駐足在這個美妙島嶼最有趣和最重要的景點,尋覓它的故事和傳說,感受到這個美妙地方的所有力量和令人難以置信的能量。
瓦拉姆救世主易聖容修道院修道院〈Спасо-Преображен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瓦拉姆救世主易聖容修道院為直屬俄羅斯東正教事務管理局的男子修道院,位於俄羅斯卡累利阿共和國瓦拉姆群島上。
瓦拉姆救世主易聖容修道院絕對可以稱為俄羅斯最受歡迎的東正教聖地之一。該島曾經是異教徒的勝地。
修道院向來以其嚴格的院規和無可挑剔的組織經濟聞名。
在編年史中,自 1407 年已經提及瓦拉姆救世主易聖容修道院。然而,也許在此前幾百年修道院兄弟會就出現在瓦拉姆。根據一說法,拉多加地區的第一座修道院是 9 世紀由來自希臘的兩位修士塞爾吉烏斯和赫爾曼建立的。
據傳,救世主易聖容修道院於 14 世紀初由諾夫哥羅德的移民在瓦拉姆島上建立。多年來,修道院一直作為堡壘,擊退好戰的瑞典人之進攻,直到 1611 年被敵人攻陷。修道院的修復已經是在彼得一世的統治下奉皇帝之命進行。
在瑞典人的不斷襲擊和瘟疫流行之後,自 16 世紀以來,瓦拉姆救世主易聖容修道院幾乎不復存在。倖存的僧侶們隱入島上的森林,並且在那裡建立幾座隱修院。修道院的第二個生命是在彼得一世終於從瑞典人手中奪取領土,並且下令建造木造救世主易聖容大教堂之後才開始的。
石造瓦拉姆救世主易聖容修道院於 1785 年開始興建。 在此前30 年,正值復活節禮拜期間爆發的一場火災燒毀所有現有的建築物。
到 20 世紀初,已有大約 1000 人居住在瓦拉姆。平靜的修道生活被革命打斷,在此之後島嶼為芬蘭人所有,修道院的禮拜僅以芬蘭語進行。在40年代,瓦拉姆多次轉手諸國之間,直到最終成為蘇聯領土。
島上的旅遊業在 1960 年代得到恢復,20 年後開放為博物館保護區。但修道院生活僅在 1989 年開始復甦。
救世主易聖容大教堂〈Спасо-Преображенский собор〉
島上的中心景點,對某些人而言,是瓦拉姆最神聖的地方。 救世主易聖容大教堂於 19 世紀由方丈達馬斯金構思,卻由其繼任者喬納森二世完成。 現今,大教堂內安放著瓦拉姆之聖塞爾吉烏斯和赫爾曼、阿索斯之聖安提帕斯之聖髑以及顯靈的瓦拉姆聖母像。
瓦拉姆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位於拉多加湖上,海拔60 米。壯麗的島嶼從西部和南部觀賞,當地的花崗岩石隱藏在水下數十米深處。島嶼北部和東部的海峽總是引人入勝。
然而,身處島嶼的自然美景,大多數遊客卻為了其他名勝古蹟來到瓦拉姆。事實是,修道院除了大教堂,還包括位於瓦拉姆各個地區的 13座隱修院〈Skete〉和 21 座小教堂。
大教堂建築的獨特之處在於結合兩種風格─拜占庭式和俄羅斯式。它的建造乃根據生活在19 世紀下半葉的教區建築師巴蘭克耶夫之設計完成。大教堂的內飾和外觀都不可能與島嶼的其他建築混淆。
大教堂的上層籠罩一種特殊的氣場,在這裡獨處是愜意的,全心沉浸在無與倫比的氣氛之中,心無旁騖。
走下樓梯,向前走幾步,便置身在一個絕妙、莊嚴的空間裡。巧奪天工,喜氣洋洋,充滿光明、良善和莊嚴的元素。在這裡,白色的牆壁上繪有稀有的富表現力的聖像,聖幛是教堂的驕傲,由鑲有祖母綠的瓷器製成。 一切都見證裝飾空間的能工巧匠之優雅和精緻的品味,美麗和雄偉無法令人無動於衷。
救世主易聖容大教堂是瓦拉姆修道院的中心,也是修道院朝聖者和遊客最多的地方。如果你的一位熟人說他曾經去過瓦拉姆,很可能他的意思正是曾經來到救世主易聖容大教堂。
大教堂建於 19 世紀末葉,採用偽拜占庭風格,成為此朝聖地的第三座教堂,位於所謂的中央莊園內。擁有淡藍色圓頂和尖頂鐘樓的大教堂,旅客一踏上島嶼即刻映入眼簾。這是瓦拉姆最雄偉的建築,保存著無數朝聖者爭相朝拜的顯靈聖像和一座供奉著瓦拉姆修道院創始人聖塞爾吉烏斯和赫爾曼聖髑的聖骨匣。在救世主易聖容大教堂內,今日已經修復描繪基督、聖母和義人的精美壁畫。有趣的是,藝術家有遠見地為 20 世紀的義人留下空間。
大教堂的周圍環繞著兩棟長方形的禪房,像似彼此相嵌。除了生活和庶務空間外,這裡還有幾座教堂:門上彼得保羅教堂、生命之始三一醫院教堂、瓦拉姆聖母像教堂以及聖母升天教堂和斋堂。院長墓園─不僅能夠欣賞「在齋戒和祈禱中閃耀」的聖父教堂墓園的非凡建築,和附近的鐘樓,還可以享受最珍貴的、擁有數百年歲月的落葉松和冷杉的林蔭小徑。在漫步瓦拉姆修道院的中央莊園時,一定要聆聽一場精神聖歌的音樂會。
諸聖隱修院或白色隱修院〈Скит всех Святых или Белый скит〉
諸聖隱修院是瓦拉姆修道院的隱修院之一,位於瓦拉姆群島的隱修院島的西北部。隱修院為雲杉林所環繞,矗立在離修道院西北2俄里處。其領土環繞有著大門和角塔的石牆,中間是圓頂鐘樓和五圓頂教堂,是此地第一座也是最大的石造隱修院。
曾經在這個地方有一間亞歷山大‧斯維爾斯基修道小室。它首先是被一座木製教堂取代,然後始於 18 世紀末,於 1789-1793,在方丈 Nazarius 的領導下,一座石頭教堂取而代之,隱修院就此開始。然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是19 世紀中葉達馬斯金方丈蓬勃作為期間出現的。根據著名建築師卡爾‧勃蘭特的設計,建造八座獨立的兄弟會建築,沿著隱修院的周邊,由一個帶有四座角塔的石柵欄連接在一起,類似於堡壘〈其窗戶 - 真正的炮眼〉。在隱修院的東牆上建有兩層聖門。在其兩個壁龕中,放置瓦拉姆聖塞爾吉烏斯和赫爾曼之聖像。
教堂是隱修院最新翻修的建築。達馬斯金方丈就其建設向都主教安東尼徵得許可。他在報告中稱道,已經準備好「35萬塊磚、石灰、50塊花崗石台階、500塊一俄尺長的石板」,並在請願書上附上教堂的平面圖,由聖彼得堡建築師阿列克謝‧戈爾諾斯塔耶夫設計建造。此乃該建築師在瓦拉姆的第一座建築,後來他因教堂建築而聞名。建築師曾在隱修院生活一段時間,以感受其精氣神。
隱修院教堂的鐘樓以具有拜占庭元素的古俄羅斯建築風格建造,強調嚴謹和幾何風格。寺廟其實是一座石製的兩層教堂:位於一樓的是溫暖的下教堂,以諸聖命名 ,上教堂位於二樓,以空靈力量命名,更喜慶、莊嚴,留有彩繪。在隱修院的東側有一個小教堂,以紀念主在十字架上的苦難,有一個紅黑色的花崗岩聖像。
來自下教堂的佩舍霍諾夫美麗聖像被帶往芬蘭。
諸聖隱修院是瓦拉姆修道院院規最嚴格,也是遊客最難到達的地方,女子每年只允許來此一次─在諸聖節遊行期間。
1990 年代初期,重新開始修道院的生活。1993 年的諸聖節,在隱修院的下教堂舉行50 年來首次的禮拜儀式。
聖尼古拉隱修院〈Никольский скит〉
島上最美麗的隱修院是聖尼古拉。獻給俄羅斯最受尊敬的聖者之一,聖尼古拉〈顯靈者〉隱修院位於尼古拉耶夫斯基島上,離修道院灣的入口不遠。隱修院包括聖尼古〈顯靈者〉教堂和約翰‧達馬斯金家庭教堂。
在島上以聖尼古拉〈顯靈者〉之名建造石廟之前,廟宇被稱為十字架教堂。來自聖彼得堡的商人尼古拉‧索洛多夫尼科夫捐獻50,000 銀盧布,作為在島上建造寺廟之用, 1853 年〈根據其他資料,1833年〉7 月 23 日在島上建成一座石頭教堂。然而,以聖人之名的小教堂在此之前已經矗立在尼古拉耶夫斯基島上:其內有朝向四面八方的窗戶,在漆黑的夜晚,其頂部點亮一盞大燈籠,可以作為燈塔之用。
在教堂的華蓋下,保存著穿著主教法衣的聖尼古拉鍍金聖像,想必在此之前安奉在立於島上的小教堂之中。 1858 年,根據建築師阿列克謝‧戈爾諾斯塔耶夫的設計,在島上建造一棟內有方丈和弟兄禪房的雙層樓房, 1865 年 在樓房內祝聖家庭教堂,以紀念聖約翰‧達馬斯金。
17 世紀,隱修院接收第一批僧侶:起初,只有 12 個人居住在這裡, 從事捕魚和邊境檢查。
僧侶們在島上開墾果園。此外,正是聖尼古拉隱修院的居民在島上實施「海關」勞役,因為修道院章程嚴格禁止瓦拉姆的僧侶飲酒。1861 年在碼頭海關旁邊設置花崗岩十字架,描繪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苦難。
隱修院距離修道院的中央莊園僅 1.5 公里,可以通過一條18 世紀鋪設的道路到達。道路先是經過瓦拉姆,然後沿著連接島嶼、風景如畫的木橋蜿蜒。
今日在山頂座落一座經過修復的聖尼古拉隱修院之圓頂教堂。教堂內的壁畫是住在其領土上的僧侶們所繪。
客西馬尼隱修院〈Гефсиманский скит〉
由模里西斯方丈於 1911 年建造,而前此一年,也就是1910 年,在此建立象徵救世主十字架受難意義的十字架。教堂以聖母升天之名祝聖,冠以圓頂,裝飾雕刻富麗,瞬間鎖住目光。不幸的是,教堂大部分的內部裝飾如今已經丟失,但修復工作正在進行中。
離教堂不遠處座落一座木製小教堂,在此可以見到聖像「為聖杯祈禱」。教堂後面,冷杉樹之間,有兩座20世紀初芬蘭砲兵居住的秘密建築。
教堂位於埃隆山腳下。包括建在山頂上的聖母升天教堂、兩座小教堂和一棟供僧侶居住的房子。 順便一提,教堂是用方木鑲上薄板建造的,是俄羅斯教堂木結構建築的典型範例。
聖島〈Остров Святой〉
瓦拉姆群島其中的一個島嶼。 這座孤寂、憂鬱的小島陰沉地懸在水面上,乘船總是很難到達。有一傳說道,瓦拉姆修道院之創始人最初在飄哈紗麗上岸。從水上看不到島嶼全貌,但在岩石的高處有一個洞穴,潮濕而狹窄。據說洞穴給予瓦拉姆首批僧侶庇護之地。
島嶼因斯維里的聖亞歷山大僧侶而聞名。相傳,斯維里的聖亞歷山大曾住在這裡。在瓦拉姆修道院度過 3 年後,亞歷山大決定退隱,他遠去聖島荒無人煙之地,獨自在島上定居。在那裡,他默默地生活了 10 年。其嚴苛的生活震驚瓦拉姆最嚴厲的僧侶。亞歷山大日以繼夜地祈禱,忽然從天際傳來一個聲音,在聲音呼喚下,老者回到故里,回到他的家鄉斯維里。
18 世紀,在島上建造一座隱修院。
1855 年,島上建立一座小教堂,以紀念斯維里的聖亞歷山大。特別受人尊敬的是洞穴以及聖人親手挖掘的墳墓,以提醒人們生命的短暫。直到現在,在洞口附近,矗立著一個厚實的木十字架,橫樑上刻有銘文:「1756 年 4 月磨坊建成,十字架雕就。」
弗拉基米爾隱修院〈Владимирский скит〉
弗拉基米爾隱修院乃瓦拉姆修道院之隱修院,是一座相對較新的建築,奠基於2002年。此地建有一座神奇的廟宇,以紀念等同使徒的聖弗拉基米爾。
2002 年 7 月 11 日,莫斯科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在隱修院的創始地為基石祝聖。2006年7月10日,完成廟宇建築群基石祝聖儀式,並且開始建造工程,2007年7月10日,為已建成的廟宇祝聖,並且建立圓頂十字架。 同年,完成一般建設工作,鋪設內外部工程網絡,建造污水處理廠、柴油機間和鍋爐房。
2008 年,根據建築師安德烈‧阿尼西莫夫之設計,建成一座鑲嵌馬賽克、無與倫比的白石雕刻聖像壁和白石裝飾的祭壇。正面牆壁是非人手創造的救世主聖像、白石雕刻的三角楣飾和陶瓷〈琺瑯〉裝飾。
2008 年 9 月 21 日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在隱修院為廟宇祝聖,以紀念等同使徒的聖弗拉基米爾。廟宇擁有洗禮堂,以及兩側祭壇,一為紀念捷克受難者柳德米拉,另一則為紀念諸聖。在阿列克謝二世祝福下,這座位於閃耀的俄羅斯土地上以諸聖之名的廟宇,由瓦拉姆救世主易聖容修道院的方丈─聖三一之潘克拉蒂主教於2009 年 1 月 1 日祝聖。
2009 年 7 月 10 日,在莫斯科大牧首教基里爾的見證下,一座以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命名的博物館在隱修院廟宇建築群的半地下室開幕,獻給修道院從古至今的歷史。
2011年7月7日,完成教堂壁畫的繪製。
隱修院擁 有一個聖像繪畫工作室和錧藏豐富的圖書館。建有大牧首官邸,和弟兄們的修道樓。
隱修院以俄羅斯風格建造,帶有新藝術運動的元素,其建築風格同時結合古俄羅斯建築的幾個流派:諾夫哥羅德和普斯科夫中世紀建築的單半圓形祭壇、鐘樓,且增加16 世紀莫斯科的建築原素〈錐形圓頂〉和新俄羅斯風格〈盔形圓頂〉。
伊林斯基斯隱修院〈Ильинский скит〉
隱修院位於修道院土地上,其歷史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為方丈達馬斯金所創建。隱修院同時給與島嶼同一名稱─伊林斯基。 20世紀50年代,隱修院徹底被摧毀,直到 2006年才得以完全修復。
在此之前,隱修院的老教堂不甚具有表現力。建築師們盡最大努力使新教堂獲得榮耀,採用錐形圓頂之純俄羅斯北方風格建造。教堂於 2006 年 8 月 26 日由修道院方丈聖三一之潘克拉蒂主教祝聖。
科涅夫斯基斯隱修院〈Коневский скит〉
由修道院最著名的方丈達馬斯金創立。方丈達馬斯金在其隱居的地方創立此隱修院,並以科涅夫斯基斯聖母像命名。最初,1858 年,在當地建成一座從先知島遷移至此的小教堂,然後是由建築師卡爾波夫設計的教堂。如今,隱修院內修士不超過三人,而修復後的教堂被認為是其聖地。
隱修院位於森林中,在伊古門湖〈方丈湖〉岸邊。在亦以科涅夫斯基斯聖母像命名的教堂旁邊座落一間修道小室,住著一位隱士和見習修士。 遊客可以參觀隱修院的領域,但禁止進入教堂,更不能進入修道小室。 對於希望參觀教堂的朝聖者,可以例外,但必須事先預約。
主升天禮拜堂〈Вознесенская часовня〉
瓦拉姆的主升天禮拜堂是主升天教堂的神聖反映,建於耶路撒冷的橄欖山上,在耶穌基督 「肉身升天」的地方。在修道院中重建新約主要情節場景的發起人是救世主易聖容修道院的方丈模里西斯。從聖地回來後,他將鯿湖改名為死海,河流稱為汲淪河和約旦河,小尼康諾夫斯卡亞灣海岸的陡峭岩脊變成橄欖山。美麗的五圓頂主升天禮拜堂在 1940 年後被廢棄,根據倖存的草圖從廢墟中修復。禮拜堂的立面裝飾著豐富的雕刻,藍色的圓頂冠以鍍金的球體和十字架。主升天禮拜堂不經常舉行禮拜儀式,但前往聖地朝聖的人卻不絕於途。
復活隱修院 〈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 скит〉
復活隱修院或 紅色隱修院建於20世紀初。這座美麗的建築位於瓦拉姆主要港口大尼康諾夫斯卡亞灣上方的山頂上,據瓦拉姆傳說,在聖安德列〈首位受召者〉豎立石十字架〈或使徒手杖〉之處,距離客西馬尼隱修院800 米,在修道院漁民居住的地方。隨後,以聖安德列之名建造一座小教堂,於 1846 年修復。18 世紀末─19 世紀初,修士司祭尼康 〈1745(6)-1822〉 在蛇群居住的洞穴中修行,大、小尼康諾夫斯卡亞灣便以此命名。
東正教的卡累利阿從復活隱修院開始它的歷史,因此,它可以被認為是瓦拉姆島最具意義的地方之一,是島上精神生活的基礎。古老的傳說云,曾經在這個地方,安德列〈首位受召者〉豎立一座十字架,作為在此建立基督教的標誌。 後來它被一座小教堂取代,再後來出現一座隱修院。
這裡有在島上其他地方尋找不到的東西,在俄國一般也很難找到。 這些地方的名勝古蹟是無與倫比、獨一無二的。
隱修院建在北耶路撒冷島的錫安山上。因為瓦拉姆兄弟決定在島上為自己重建聖經的地方,何況,時間和土地都允許。
這是一個相當年輕的隱修院,建於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
發起建造隱修院的是瓦拉姆修道院方丈─模里西斯。復活隱修院占整個島嶼的優勢地位,即所謂的瓦拉姆巴勒斯坦。
其下,但在汽船停泊處的另一邊,在一條名為汲淪河的小溪之旁建有客西馬尼隱修院,並且開墾客西馬尼花園。
在更遠的地方是稱為橄欖山的高山,在島嶼深處的某個地方,奉獻給約旦河。
復活隱修院主要是由西伯利亞人因諾肯蒂‧西伯利亞科夫〈Innokenty Sibiryakov〉出資建造的(瞧,如此姓名和地理的巧合)。是的,曾經有段時間,西伯利亞生機勃勃並且豐碩富裕。
僅用5 年時間,就建起隱修院的院牆。隱修院的中心是一座兩層的教堂,環形入口有著四根柱子的拱門。上教堂是主復活教堂,入口下方是下教堂的入口,以聖安德列〈首位受召者〉之名命名,重複耶路撒冷聖墓教堂的結構。在這座教堂裡,遊客可以看到一個由灰色大理石製成的棺木「臥室」,裡面保存著「聖墓」的一部分。
主建築完成後,開始擴建:建造庶務和修道樓。再往前,闢建澡堂,並且鑿成一個巨大的聖水盤。
今天,復活隱修院乃瓦拉姆修道院朝聖禮拜的領地。 正是如此,禮拜儀式以普通遊客為導向,因此幾乎任何地方都允許自由通行。
夏季,上教堂舉行宗教歌曲音樂會。隱修院綜合體還包括一個食堂,遊客可以在此用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