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的納爾瓦城堡(Hermann Castle, Narva Castle)
D2cX5sU6HLfSz4kK3KLUaw

俄羅斯的伊凡哥洛德城堡(Ivangorod)TjGdgoXgp4KlE_5LJVnn8Q

俄羅斯與愛沙尼亞的邊界河納爾瓦河,伊凡哥洛德城堡與納爾瓦城堡隔著納爾瓦河相望jAJblasJg_IdZShtEVzyAw

約一萬四千年前,當大地逐漸擺脫冰河勢力之時,人類首度出現在今日的波羅的海國家。波海三國地處文化世界的北界,在西元初的前幾個世紀裡,區域內的局勢動盪不安,外族接踵而至,掠奪財富與土地,揭開地區居民為獨立自由而戰的序幕。

十二世紀中期的波羅的海民族仍是信奉天地眾神的異教徒,日耳曼商人的功利意圖和傳教士的宗教目的結合,促使十字軍東來。十字軍打著基督教的旗幟,卻以「火和劍」踐踏土地,奴隸人民。此後的數百年間,強權大國角逐波羅的海,地區居民輾轉在波蘭、瑞典和俄國的政權之下,在戰火中流離失所,仍戮力於爭取自由獨立。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俄帝國的垮臺,波羅的海三國得到追求多時的自由。然而好景不常,世局的詭譎和強權的野心,再度奪走波羅的海人民的自由。在半個多世紀蘇聯的高壓統治下,波羅的海人民前仆後繼,爭取自由,終於在1990年代初期重建獨立的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共和國家。

對於這三個過去身處共產鐵幕下的國家,我們有太多的好奇與不解。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三個地處歐洲邊緣的波羅的海國家,在中世紀外族(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斯堪地納維亞民族)入侵之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崇敬天地眾神,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在渾沌洪荒的原始社會中,累積智慧,創造文明,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漸形成屬於自己的文化和習俗,然而這個進化的過程卻因日耳曼十字軍的踐踏和異族的壓迫而被迫中止。

外來異族奴役人民,侵奪土地,歷時數百年。其間雖偶有仁人志士鍥而不捨地發揚民族文化,致力人民自由和國家獨立,在歐洲大政治的激流中掙扎吶喊,終究勢單力薄,屢戰屢敗。直到二十世紀末葉,世局改觀,這三個國家的人民才能繼續闡揚民族文化,建設獨立國家。 

在外族統治的幾百年裡,歐洲文明的面紗,戰火煙塵的瀰漫,加上半個世紀的蘇聯鐵幕,世人難以一睹波海三國的面貌。在世界歷史上,除了立陶宛曾在中世紀傲踞東歐外,波羅的海民族向來屈居人下,它們的歷史只能在他國的歷史中尋得隻字片語,它們的價值更是因他國的利益而異,這種情況在蘇聯時期尤其明顯。

俄羅斯的國家圖書館,建築壯觀,設備老舊,效率低落,完全是共產時代的本色。館中關於波海三國歷史的目錄洋洋灑灑,卷帙浩繁。然而不管是出自何人之筆,何家之書,不論是短文,或是巨著,內容總是千篇一律,大同小異,都是以蘇聯國家科學院的版本為範例,盡是抹殺人類價值的馬克思唯物史觀,和俄國沙文主義的自吹自擂,多是扭曲捏造,少有歷史的真相。

 1990年代初期,蘇聯垮臺,波羅的海三小國終能尋回失去多時的獨立和自由,同時也尋回自己的歷史。如今在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圖書館和書店裡,蘇聯時代風漬泛黃的史書被丟入紙簍,陳列的是圖文並茂,印刷精美,由三國作家撰寫的歷史。雖然字裡行間中偶有仇俄的情緒(此一情緒只有等待時間來平息),但是曾經遺失的民族記憶和刻骨銘心的國家遭遇,只有本國的作家才能以深刻的文筆,真切詳盡地呈現歷史的原貌。

經過風起雲湧的20世紀90年代,當響徹雲霄的獨立口號沉寂,波瀾壯闊的民族情緒平靜之後,波海三國了解狹隘的民族主義是經濟發展的包袱,而無謂的政治鬥爭更是社會進步的絆腳石。

恢復獨立只是揭開新時代的序幕,放下悲情歷史,帶著歲月的智慧和年輕的活力,波海三國走上國際舞台,立足波海,放眼世界,受到全球的關注和期待。

重返國際社會,波海三國不再是強權大國陰影下僻居一隅、乏人問津的小國,而是繽紛的世界地圖上風華獨具、意氣風發的三個獨立國家。和國際接軌,與世界同行,面對新的責任和挑戰。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結束世界史的舊章,開展與全球互動的新的史頁。

波羅的海三小國的歷史有如一首獨立自由的交響詩,時而波瀾壯闊,時而悲淒慘烈,綿延多個世紀。它的主題貫穿全曲,深刻清晰,那就是追求獨立,嚮往自由,生生世世,永恆不渝。

立陶宛

曾經輝煌的歷史,就像金融風暴中的一座燈塔,在浮沉和迷失中,照亮立陶宛的方向。今天的立陶宛給人的印象,猶如國內許多傲然屹立的建築物一樣,雖然經歷連綿戰火、蘇聯鐵蹄、金融危機,受到嚴重破壞,血淚斑駁。然而人們相信,這些立陶宛人引以為傲的歷史古蹟,有朝一日一定會恢復美輪美奐的面貌。

拉脫維亞

走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街上,俄國的感覺依稀猶存,畢竟它曾是蘇聯北方的重鎮之一。憑藉蘇聯在該國的經濟基礎設施,拉脫維亞在1990年曾是全蘇經濟發展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與國內俄羅斯人的衝突,在經濟互利共識下,逐漸化解。恢復獨立後的前幾年,拉脫維亞的經濟突飛猛進,自從1993年引進自由兌換的貨幣拉脫後,成長穩定,備受讚揚。然而在2007年通貨膨脹卻上揚到16%,是歐盟通貨膨脹率最高的國家。2008年起,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吞噬拉脫維亞,經濟受到嚴重挫敗,直到2010年才稍有起色。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由於地緣的關係,借斯堪的納維亞與西歐之勢,是波海三國中物價最高,生活條件也最優越的國家。在歐風薰陶之下,愛沙尼亞面貌一新,共產蘇聯的痕跡幾乎蕩然無存。世界銀行將愛沙尼亞列為高收入國家,由於經濟增長神速,享有波羅的海之虎的美譽。

arrow
arrow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