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二世一生沉迷歌劇,熱愛城堡,所建城堡鬼斧神工,美輪美奐,新天鵝堡如童話般的美麗神秘,更是此中極品,路德維希二世因此被民間稱為「童話國王」

路德維希──天鵝國王的夢幻世界

身為巴伐利亞國王卻癡情於孤獨的夢幻世界,路德維希注定是十九世紀最悲情的悲劇人物。被稱為月亮國王和德國的哈姆雷特,路德維希夢想在群山峻嶺和童話城堡中尋找孤獨,放飛自我,恣意瘋狂。他的命運觸動無數作家和詩人的文思和靈感,感嘆路德維希孤傲的靈魂和遺世獨立的氣概。路德維希雖然是巴伐利亞王國的國王, 其實是一位生活在自己世界和夢想天地的國王,他不能將自己的渴望傳達給群眾,強制將他們禁錮在自己的理想之中,他無法將內心澎湃的力量化為行動。他既是偉大的化身,同時也是天真無暇的夢幻者。

著名的義大利導演維斯孔蒂(Luchino Visconti),據他自己所稱,向來喜歡描寫歷史上類似路德維希的失敗人物,傾心悲慘的生命,和因現實而破碎的孤獨靈魂。他所執導的電影「路德維希」就是這種心態下的產物,認為路德維希的失意,其實就是自己夢想的壯志難酬。

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源自古老的維特爾巴斯赫氏族(Wittelsbacher),該氏族以在建築和藝術領域的非凡能力聞名於世。路德維希1845825日生於慕尼黑附近的寧芬堡宮,父親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母親普魯士公主瑪麗亞。

路德維希清逸俊朗,並且天資稟異。絕美的相貌,絕頂的智慧,不經意地衝擊著週遭人們的視聽,他那雙靈動的眼睛尤其令著迷。祖父路德維希一世為有此後代深感自豪,在寫給自己兄弟,希臘國王的信中說道:「路德維希貌美無儔,美得驚心動魄,他的眼睛猶如充滿激情的阿多尼斯(Adonis) 的眼睛」。因其謫仙般的美麗容貌,巴伐利亞人稱他為童話王子。身材頎長,體型優美,藍色的眼睛深邃如大海。許多人發現,如此的年少美男,舉止卻無比地莊嚴聖潔,而在他那雙夢幻的眼睛中時而點燃靈感的火花。然而著名法國精神病學家莫雷爾卻以較平淡的態度對待皇室的孩子,他說:「在這雙眼睛中我看到未來的瘋子」。在人們的眼睛裡,路德維希的一生是孤僻和夢幻,然而他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贏得詩人的讚譽。

從世俗的眼光而言,路德維希自幼便以古怪異於常人,例如他從不喜歡一般兒童熱中的吵雜的自動玩具,寧願獨處。整日在森林裡徘迴,沉迷在隱藏於內心深處的夢想之中,從來不會因為獨自一人而感到枯燥無聊。儘管鍾情夢想和獨處,路德維希卻擁有強大和獨立的意志,清明和機伶的頭腦,以及堅持決心的智慧。

巴伐利亞國王

路德維希在十八歲那年成為巴伐利亞國王,在得知親愛的父親馬克西米利安二世逝世的噩耗,深感任重道遠,路德維希暈倒在母親腳下。

此時小國寡民的巴伐利亞王國正處於艱難時刻:奧地利和普魯士在歐洲點燃戰火。調兵遣將,運籌帷幄,對於年輕的國王來說實在是沉重的使命,於是他提議接受奧地利會是較正確的選擇。然而路德維希失算,普魯士在戰爭中佔上風,擔心巴伐利亞將會喪失獨立自主的權力,路德維希轉而與普魯世聯盟,據說,甚至還成為俾斯麥的崇拜者。

1870年巴伐利亞提供普魯士軍隊,展開法蘭克─普魯士聯合作戰,此舉極大地促進盟友的勝利,路德維希因此得以在日耳曼聯盟中為巴伐利亞爭取更多的獨立自主權,此時巴伐利亞所擁有的自由,豈是其他王國所能望其項背的。

或許有人會自以為是地認為,路德維希是為無能的統治者,對國家大事漫不經心。登基王位,路德維希親理朝政,處事認真。然而很快地他就發現,在他的想像中,國家制度和國王權力可以是浪漫又高貴的,這種想法與週遭的意見格格不入。人民對他的喜愛,猶如來自童話世界的國王。然而政客需要的是不是童話,而是權力,他們希望年輕的國王成為他們的傀儡。聰明的路德維希早已察覺他們的居心叵測,只是依然故我,對他們不理不采。難怪俾斯麥寫道:「他給我留下來的印象是,兼具清晰思想和民族自豪的精明統治者」。

路德維希是執著信念的完美主義者,對藝術的鍾愛,使他怠忽朝政。在他成為國王的前兩年,在他16歲 的時候,路德維希出席華格納的歌劇「羅恩格林」的演出。歌劇帶來的震撼,使得從神奇城堡降臨塵世的天鵝騎士羅恩格林自此成為路德維希喜愛的人物之一。一則關於路德維希怪癖行徑的故事,敘述路德維希身著羅恩格林服飾,乘著裝飾天鵝的畫船在人工池塘筏行。羅恩格林激起他彭湃的心靈,路德維希還以天鵝騎士自居, 他不無驚嘆奇妙的巧合,畢竟他自幼成長在舊天鵝堡(Hohenschwangau),意思是高遠的天鵝邊陲,而在他的盾形紋章上有著一隻美麗的天鵝。

巴伐利亞的高級官員自認有十足理由對國王表示不滿,他的第一罪宗是對理查德‧華格納作品無可抗拒的激情。在十六歲的時候他身平第一次聽到如此偉大如此魅惑人心的音樂,路德維希永遠記住那個讓他難以忘懷的日子,在他生日的那一天,路德維希得到一個天大的驚喜──童話般的節慶晚會,節慶的中心是一列羅恩格林火車,裝飾成天鵝的畫船在湖中盪漾,擁有美好聲音的年輕副官演唱羅恩格林的詠嘆調,路德維希無比震撼,華格納的音樂是如此的反映出他心靈的想望,使得路德維希恨不能馬上和作曲家認識。

當然路德維希對歌劇「羅恩格林」激情也流露在他對作曲家的景仰,成為國王後,路德維希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自己的秘書尋找理查德‧華格納,並將他帶進宮廷。

華格納在法蘭克福被找到,當時的他正面臨困難的時刻,債主對他窮追不捨,他四處碰壁,求助無門,他的作品不被理解,甚至鄙視。因此當路德維希的秘書建議作曲家進宮投奔路德維希時,華格納欣然接受,滿懷新希望地離開法蘭克福前往慕尼黑。華格納的希望沒有落空,186454日國王與作曲家見面,而這次的見面決定兩人未來的命運。

華格納、歌劇、城堡

路德維希所有未來的計畫都與華格納息息相關。他準備為作曲家特別建造一家劇院,確保他衣食無憂,不讓任何世俗雜務干擾他的創作,打算全力協助華格納歌劇的製作和演出。甚至他建造美麗的新天鵝堡,是為了給偉大的作曲家的作品編織相稱的光環。新天鵝堡理念的誕生,受到華格納歌劇極大的影響,城堡房間的牆壁裝飾著描寫歌劇故事的繪畫。另一方面,華格納稱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為思想的啟迪者,以及「尼伯龍根指環」四部曲和「帕西法爾」的共同創作者。因此而產生的聯盟,藝術和權力的聯盟,童話國王和偉大創造者的攜手合作,是無數藝術家和君主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童話不會長久,儘管幸福,讓國王激動狂喜的友誼,卻給他帶來許多痛苦,以致最終將他毀滅。

路德維希熱愛歌劇,劇院裡經常只有他一個人,演員也只為他一人獻藝。路德維希猶如朝聖者般地膜拜華格納歌劇中的人物─湯豪瑟、高貴的騎士特里斯坦,但最主要的還是羅恩格林。身著羅恩格林服飾,在美麗天鵝的陪伴下,多次夜遊施坦貝爾格湖。有時在夜裡爬上城堡的屋頂,數個小時坐在那欣賞星星和月亮。

關於巴伐利亞國王怪異的行為傳說各異,他躲避人群,有時候幾個星期不出房門,不在僕人面前露面。村民們經常看到巴伐利亞國王在夜色中宛如夢幻般的山靈漫步在月光之下,或是乘著雪橇在銀色世界中像旋風般狂奔。當嚮往路易十四時代的時候,在以凡爾賽宮為樣本建成的皇宮中,路德維希穿著路易十四的衣著,化妝成偶像的模樣,漫步皇宮。

雖然朝臣指責他為瘋子的聲音日益囂張,並且公然排擠,然而普通老百姓卻原諒國王的各種古怪行為,對國王愛戴有加。路德維希總是親切友好地對待農民,與他們握手寒喧,了解他們的需求,參與他們的生活,體驗民生疾苦。

路德維希毫不隱瞞自己對偶像的情懷,他在1865年寫給華格納的書信中寫道:「您和上帝,直到死亡,去到另一個世界,在夜世界的王國,我依然對您們忠誠不移。」

有人說華格納創作生涯的後期是路德維希傳奇的一部分,因為沒有巴伐利亞國王的資助,華格納幾乎無法完成歌劇「尼伯龍根指環」四部曲,或是創作他的最後一部歌劇「帕西法爾」。

9R0BadVx19K7_bZesvztZQ

華格納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華格納依舊是國王最真摯的朋友,華格納說道:「對於這個沒有浪漫,目光短淺,只求溫飽的塵世,對於這個很少有人喜歡天空和星星的地方, 路德維希實在過於完美。」「如此深刻的感觸,如此偉大的情操,他那猶如諸神夢想般的生命,將在平庸的世界中凋零」。高處不勝寒,路德維希一生孤獨地站在雲 之巔,從高處跌落,是在劫難逃。

巴伐利亞人民不喜歡華格納,慕尼黑城裡議論紛紛說:國王在外來的作曲家身上花費鉅資,以致國庫嚴重失血,而巨額的項目卻不斷地增加,此外流言橫行,歸罪華格納的阻撓,使得路德維希二世拒絕結婚。有段時間路德維希嘗試漠視民意,一意孤行,但是最後終究放棄,被迫要求華格納離開巴伐利亞。自此以後,路德維希對慕 尼黑心生厭倦,並且極盡可能不現身此地, 他沉迷於城堡的建造,希望在城堡中實現自己夢想。赫爾倫基姆湖宮(Herrenchiemsee)體現國王對法王路易十四的敬愛之情,這裡到處追隨波旁王朝的象徵─皇家百合花的構思,許多房間懸掛表現路易十四生活場景的畫作。赫爾倫基姆湖宮雖然不是凡爾賽宮的仿製品,凡爾賽宮的影子卻隨處可尋。然而路德維希卻致力追求,使他的每一座城堡都是獨一無二的極品,例如他下令銷毀赫爾倫基姆湖宮緬因彩陶吊燈的所有圖紙,使人無從複製,時至今日赫爾倫基姆湖宮仍然尚未竣工。

同樣的命運也降臨在路德維希最著名的城堡─ 新天鵝堡上,在此路德維希極力實現曾經與理查德‧華格納分享的夢想。屹立在懸崖之癲,童話般的新天鵝堡,像是華格納歌劇的舞台裝飾,城堡內部全是歌劇場景的圖畫,這裡隨處可以見到羅恩格林、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湯豪瑟。路德維希希望華格納能重返巴伐利亞,居住在新天鵝堡,並在此創作歌劇。然而這個夢想,正如他的其他夢想,永遠沒有成真的一天。

路德維希與茜茜公主

路德維希也許是厭倦和鄙視女人,然而在他的心中永遠埋藏一道美麗的倩影,他的生命中刻畫著一段對表姑伊莉莎白公主 (茜茜公主,未來的奧地利皇后) 唯美的愛情故事,關於她的一生編織著各種傳說,她的美麗和魅力席捲歐洲,使她成為的「文化偶像」,在奧地利伊莉莎白是歷史上最為人民所敬愛和著名的統治者。

感受到路德維希真摯、忐忑的愛意,伊莉莎白發現路德維希對她的感情已經不是姑侄之情。為了遏止年輕心靈爆發錯誤的愛情,伊莉莎白決定促成巴伐利亞國王和妹妹索菲亞的婚事。見到美麗的索菲亞,路德維希有一段時間忘記伊莉莎白。然而當皇宮內外風風火火地籌備著即將到來的婚禮時,國王卻突然推遲婚期,最後取消婚約。

巴伐利亞國王越來越沉溺於在天涯海角購買一座無人的小島,遠離塵世的紛擾和敵人的陰謀。然而他的夢想卻落空,國庫資金短缺,無法買下一整座島嶼。從此路德維希二世更常一人獨處,關於他的婚姻旁人絕口不提,巴伐利亞國王仍舊對心愛的伊莉莎白一往情深,對她忠貞不移。

伊莉莎白是唯一從不認為路德維希是瘋子的人,她拒絕所有精神醫師對於國王心理疾病的建議,了解所有的乖僻行徑是路德維希夢幻和浪漫天性的自然流露。路德維希與伊莉莎白兩人性情相近,同樣熱愛自然和詩歌,同樣嚮往夢想和自由,厭倦世俗的繁文縟節、鄙視人間的爾虞我詐,彼此心靈契合,使路德維希終身迷戀伊莉莎白。

奧地利皇后厭倦皇宮的富麗堂皇,喜歡到處旅行,因為喜愛漂泊,人們稱她為「流浪皇后」。伊莉莎白經常徘迴在自由天性和宮廷規矩之間,她避開吵雜的舞會,總是獨處私人寓所,閱讀和夢想新的旅行。從四海雲遊歸來之後,伊莉莎白停留在巴伐利亞表侄的住處,在他的城堡住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當時的路德維希性情大變,臉上出現喜樂與平和。一些人認為,她與表侄間的關係並非柏拉圖式的純潔,完全不同於對其他親人的態度。

uuNYdOAWNVa8iBraj7FP1Q

伊莉莎白公主(茜茜公主)

_7_MK0RNc50vcBzGjGZ0ow

索菲亞

國王之死

1886年路德維希二世被巴利亞政府宣布為精神失常,而且已經無法處理公務,被迫退位,並被囚禁在貝爾格的一座城堡。在此,在施坦貝爾格湖(Starnberger See)路德維希找到他生命的最終歸宿。1886613日 路德維希和私人醫師兩人單獨前往湖邊散步,徹夜未歸。時至午夜,城堡全體人民出城尋找,此時風雨肆虐,最後他們被發現溺斃在湖中淺攤。他的死至今仍是一個 謎,或是自殺,或是陰謀,無一定論。在國王路德維希二世逝世地方豎起一座十字架,湖水漂流,洗滌塵埃。在較高的河岸上有一座小教堂,那裡每個人都可以為瘋狂的童話國王的靈魂禱告祈福。

 

路德維希──天鵝國王的夢幻世界

高天鵝堡,又稱舊天鵝堡 (Hohenschwangau Castle--德語意為高遠的天鵝邊陲) ,路德維希二世 (巴伐利亞) 的皇宮,是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瑰寶。

 

DSC04413

新天鵝堡(Schloss Neuschwanstein),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维希二世的皇宮。
唯美浪漫,路德维希二世視為至寶,從未想過將她公諸於世,曾言寧願毀壞城堡,也不讓她失去神秘魅力

路德維希二世不愛江山,不愛美人,只愛藝術,他統治的不是巴伐利亞王國,而是心中的夢幻王國,在他的王國裡,沒有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只有美麗的城堡、金碧輝煌的宮殿、藝術、歌劇、大自然,以及浪漫的夢想。

 

DSC04508

DSC04479

林德霍夫 (Linderhof) ─是路德维希二世建造的三座皇宮中唯一在世完成的一座。失去愛情,無心政治,路德维希二世一生縱情山水,癡迷宮殿建築。失意的國王路德维希二世把自己禁鲴在夢幻般的宮殿裡,藉此慰藉寂寞的心靈。

 

DSC04580

 

DSC04581

追求孤獨、尋覓淨土的路德维希二世,選擇基姆湖一座孤島建造皇宮,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興建文化殿堂,紀念法王路易十四赫爾倫基姆湖宮(Herrenchiemsee建築風格完全模仿法國的凡爾賽宮。

路德维希二世以法王為專制和主權的代表,並以路易十四為帝王的表率,模仿凡爾賽宮的赫爾倫基姆湖宮(Herrenchiemsee),便是路德维希二世對路易十四的最高敬意

路德维希二世花費鉅資建造赫爾倫基姆湖宮,幾乎虧空國庫,可惜只在皇宮裡住了一星期便突然去世。

arrow
arrow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