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273.JPG

IMG_0287.JPG

剛剛踏上峇里島的土地,就會感受到,這裡的一切與我們熟悉世界不同,首先是神話般的氣氛在空氣中迴旋,並且隨著你的身影無所不在。在峇里島遊人無所思無所慮,把煩惱留在凡俗世界。在峇里島要嘛一見鍾情,再而三的回來,要嘛永遠說再見。對很多人而言這不是什麼秘密,正是愛好和平以及人類和大自然的和諧氣氛讓人眷戀。

峇里島,一個無與倫比的地方,在他的歷史中神話和現實是如此緊密的交織在一起,以至於無法分辨何處是真實,哪裡是虛構。峇里人自己也不想把它弄清楚,對他們來講都是一樣的重要,一樣的具有意義。

其中一個重要的傳說,與古印度的史詩羅摩衍那(意思是羅摩的歷險經歷)相關。根據史詩故事,羅摩與偷竊其妻悉多的惡魔戰鬥。猴軍在哈奴曼(半神半獸,據說是西遊記孫悟空的原型)的領導下前來助陣,幫助羅摩解救悉多。天庭忍受不了戰爭的烽火,一些猴兵從高空跌落地面,究竟跌落何處,不難猜測。峇里居民從此敬畏猴子,認為他們是神聖的動物。

中國對峇里島早期的歷史有著一定的影響,來自中國南方的移民大約在西元前兩千年前後,漂洋渡海從中國大陸來到峇里島。因此居住在峇里島的華裔社會,除了當地語言,通行的華語一般是閩南語。

最早提及峇里島的文字出現在14世紀,與爪哇島的貿易和文化關係非常密切,但是峇里島仍然保持完全的獨立。自由的生活在1284年結束,當東爪哇島的遠征軍強行將峇里島併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開始臣屬滿者伯夷帝國統治時期。

到了15世紀滿者伯夷帝國逐漸式微,伊斯蘭開始鞏固自己的影響力,來自爪哇的印度教徒被迫倉促逃往峇里島。當時的整個文化光彩都集中在這裡,使得峇里島化身為真正的藝術寶庫。今日我們所熟知的峇里島的文化正是在這個時候奠定基礎。

獨特的建築,瑰麗的文學和音樂,以及戲劇藝術和著名的哇揚皮影偶戲,所有這些源於「大逃亡」時代。許多神職人員也跋山涉水來到峇里島,其中之一是成為峇里島印度教精神領袖的婆羅門Nirartha,正是在他的影響下,在峇里島興建數座教堂,在今天的世界文化中大放異彩,彌足珍貴。

接下來的三個世紀標誌著峇里島歷史新時代的來臨,而且最重要的是因為歐洲人的滲入,他們是1597年首度登陸島嶼的荷蘭人,就在此時,峇里島正是處於自己文化發展的高峰。然而務實的荷蘭人,對在爪哇島採購香料的貿易更感興趣。歐洲人對峇里島並沒有特別的關注,直到20世紀,熱衷開發新殖民地的荷蘭人,派遣數個艦隊來到該島的海邊。1906年9月成為峇里島歷史黑色的一頁,荷蘭人不僅在人數上勝出島民,在技術的發展上更勝一籌:峇里島人沒有槍支。對於荷蘭艦隊要島民自動俯首稱臣的要求,峇里島人置之不理,寧死不屈。島民手持匕首與侵略者應戰,那些在槍林彈雨中倖存的人,完成切腹自殺。屠殺的場景兩年後在 Klungkung 重演,在此之後,該島成為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一部分。

峇里島淪為殖民地的地位,憑藉自己神奇的大自然和溫和的氣候,在1920年代,該島在富裕的歐洲人和美國遊客中廣受歡迎。峇里島獨特而神秘的文化,當地居民的友好熱情,以及與生俱來的藝術氣質,吸引知識分子到此遊覽。

經過短暫的時間,峇里島再次成為殘酷的戰場,血流成河。發動者是二次世界大戰參加德國陣營的日本。他們佔領峇里島,並且立即進行暴力鎮壓,使得民族解放運動開始在島上發芽茁壯,並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隨即宣佈峇里島成為獨立國家。

荷蘭人要求索回自己的殖民地,然而取代卑微屈從,起而抗之的是島民的游擊戰爭。認識到毫無意義和永無休止的衝突,1949年12月27日荷蘭不僅從峇里島,甚至從整個印度尼西亞撤回自己的軍隊。峇里島終於獲得長久以來夢想得到的完全獨立。

然而獨立迅速發展成無政府狀態:缺乏明確的政治意願,引發無政權和混亂,在1965年蘇哈托將軍尚未在雅加達上臺之前,政府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更換。正是在這段期間峇里島的經濟開始復蘇,而島嶼也重拾失而復得的旅遊麥加的榮耀。吸引外資,遼闊的灌木叢和小樹林被酒店和娛樂綜合大樓所取代:如果在1965年該島酒店的房間是數百間,那麼到了2000年,房間的數量增長到30,000間。正是得益於島嶼的旅遊熱潮,峇里島猶如地球上最負盛名的度假勝地之一,迎接新的千禧年的到來。

和平寧靜的峇里島在和平時期也受到侵略,2002年和2005年的恐怖攻擊,降低「眾神之島」作為度假勝地的吸引力,不過在2007年遊客的流量再次達到以前的水準。在google搜尋 "Best Island of the World",在各種不同的前5名或前10名排名當中,峇里島在世界最好的島嶼之中名列前茅。峇里島是東南亞以及鄰近地區最熱門的度假勝地。
 

IMG_0116.JPG

IMG_0118.JPG

IMG_0119.JPG

IMG_0122.JPG

IMG_0123.JPG

IMG_0127.JPG

IMG_0129.JPG

IMG_0136.JPG

IMG_0144.JPG

IMG_0151.JPG

IMG_0153.JPG

IMG_0161.JPG

IMG_0238.JPG

IMG_0254.JPG

IMG_0255.JPG

IMG_0258.JPG

IMG_0259.JPG

IMG_0268.JPG

 

IMG_0274.JPG

IMG_0277.JPG

IMG_0279.JPG

IMG_0285.JPG

IMG_0288.JPG

IMG_0357.JPG

IMG_0360.JPG

IMG_0363.JPG

IMG_0371.JPG

IMG_0372.JPG

IMG_0374.JPG

IMG_0376.JPG

IMG_0385.JPG

IMG_0388.JPG

IMG_0390.JPG

IMG_0569.JPG

IMG_0574.JPG

IMG_0594.JPG

IMG_0597.JPG

IMG_0603.JPG

IMG_0623.JPG

IMG_0624.JPG

IMG_0625.JPG

IMG_0626.JPG

IMG_0627.JPG

IMG_0628.JPG

IMG_0629.JPG

IMG_0630.JPG

IMG_0731.JPG

峇里島位於小巽他群島最西端。島上由西向東重巒疊嶂,山脈綿延,是火山高度活躍地區。兩座活火山阿貢火山(3142米)和巴杜爾火山(1717米)座落在島嶼的東北部。火山運動孕育肥沃的土壤,物產豐饒,進而影響島民的生活形態,形成獨特濃郁的熱帶島嶼文化。1963年巴杜爾和阿貢火山大爆發,造成多數人民傷亡,島嶼的東部地區成為廢墟,迫使許多峇里島人離鄉背井。

在崇山峻嶺當中,最高峰是Batukaev(2278米)和阿邦(2152米),這條山脈和座落在南部的石灰岩高原,將島嶼劃分成兩個絕然不同的區域。北方狹窄的海岸線山坡驟然屹立,此地氣候相對的乾燥,有利於咖啡文化的風行。峇里島的這個部分兩條河流蜿蜒,灌溉稻田。南部地區呈現的是由北至南綿延的梯田,許多河流流經植被茂密的峽谷,西南方是一塊面積不大灌溉充沛的土地,以及椰林種植園的旱地。

峇里島屬於熱帶乾濕季氣候形態,取代習以為常的四季,這裡只有乾季(六月到十月)跟濕季(十一月到三月)的區別。乾季吹東南季風,雨季則是西北季風,這種季風形態使得海上交通變得困難,是阻斷峇里島與外界聯繫的一個原因,因此發展出獨立風格的人文歷史。降雨量最多的是在一月二月,在峇里島的某些地區乾濕季的區別不甚明顯,濕季期間局部降雨,通常在夜間短暫雷陣雨。平均氣溫在26度左右小幅波動,在低地和度假區白天和夜間都溫暖宜人,比起其他地方,山上夜裡的空氣涼爽新鮮。海洋水溫26-28度。

IMG_0051.JPG

IMG_0052.JPG

IMG_0062.JPG

IMG_0076.JPG

IMG_0100.JPG

IMG_0105.JPG

IMG_0106.JPG

IMG_0107.JPG

IMG_0169.JPG

IMG_0177.JPG

IMG_0186.JPG

IMG_0188.JPG

IMG_0189.JPG

IMG_0558.JPG

IMG_0559.JPG

IMG_0561.JPG

IMG_0562.JPG

IMG_0750.JPG

IMG_0752.JPG

IMG_0758.JPG

IMG_0787.JPG

在峇里島除了王公貴族,一般庶民是只有名字,沒有姓氏,而且取名是依照家中的排行順序,老大Wayan或Putu,老二Made或Kadek,老三Nyoman或Komang,老四Ketut。家中若有老五老六等等,則是從頭使用老大老二等等的名字。名字前面冠上I,相當於先生,冠上NI,相當於女士。

峇里島一個生活在穆斯林國家的印度教社會,並且與外國人不斷地接觸,所有的這一切更加激發對當地習俗的興趣。峇里島人以自己的傳統自豪,並且嚴格遵守行為準則。遊客在參觀該島時,應該理所當然接受島嶼的生活規範,並且適應當地的風俗習慣。

大多數的峇里人(佔總人口的83.5%)信奉當地變體的印度教,稱之為阿含印度達摩。13.3%的居民是穆斯林,他們主要是居住在登巴薩、新加拉惹以及沿海的小鎮。這些數字不包括來自印度尼西亞其他部分的臨時移民。少數基督徒(1.7%)和佛教徒(0.5%),他們是中國人、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以及居住在島嶼的外國人。

峇里島的印度教融合當地人的信仰、佛教以及來自印度的濕婆的教義。佛教是大乘的形式,大乘佛教普遍流行於中國、西藏、朝鮮和日本。佛教婆羅門集中在卡朗阿森地區。多神信仰在崇拜大自然現象和祭祀祖先上特別引人注目,大自然被看作是無窮的力量,每種力量擁有自己的靈魂,可以在神壇上物化,或是以農作物的型貌做為祭祀的供品。

除此之外,山脈猶如諸神和祖先居所,在峇里島人的宗教信仰上扮演重要的腳色。眾神棲息之地的山脈,引導峇里島人的思考和行動。在沒有聽取祭司建議之前,峇里島人不會開始工作,以便得知今天或者是此時此刻是否平安順利,以及在這一刻在時光的宇宙長輪中,關於神明和魔鬼力量的勝負消長。興建房子他們遵循一勞永逸的既定法則,何處安置家廟(神聖的部分)、起居室(人的空間)、廚房和入口(魔鬼的庇護所),各得其所。峇里島的宗教以其特有的神奇的儀式聞名世界,這些儀式和供奉按部就班,目的是在維護人類世界與神明世界和諧安寧。

今日名聞遐爾的度假聖地的峇里島,在剛獲得獨立之後,旅遊業的發展相當薄弱,基礎設施還處於起步階段,即使在從世界各地湧向此地的嬉皮時代,在庫塔海灘也只有沒有電力的小平房,沒有衛浴設施的廉價小房間,海鮮料理僅值幾毛錢。然而,在沙努爾旅遊經營商已經掌握富人的旅遊。經濟非常依賴石油進口的印度尼西亞政府,必須尋求其他收入來源,因此有效的推動旅遊業的發展。起初,所有的努力都集中在改變國際社會眼中,自從軍事政變印度尼西亞高層人士統治以來,根深蒂固不堪入目的形象。

1978年峇里島市長建議對該島感興趣的各方,把注意力轉向島嶼豐富多彩的文化。從那時起,音樂、舞蹈、宗教節日、雕塑和繪畫,在旅遊業扮演同樣的腳色,如同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衝浪、潛水、生態旅遊和海灘度假迅速發展。

興建奢侈的豪華型酒店和簡樸的經濟型旅館,以期涵蓋整個社會階層的旅遊愛好者。經濟實惠的背包客被精緻旅遊所取代。現在,世界著名的明星前來沙努爾參加結婚典禮,而歐洲的部長在沙努─杜阿的「地中海俱樂部」度過他們的假期。

峇里島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宗教和世界觀。該島的文化如果不是和島民的宗教信仰緊密交織在一起的話,也不會如此的特別。宗教題材在峇里島藝術中普遍流行,描繪眾神和神秘動物事跡勝過其他主題。他們的形象比比皆是,不論是寺廟,或是當地工匠手工製品。大自然的動物、植物、花卉也是很受歡迎的主題。

手工製品在世界各地倍受讚賞,峇里島的手工藝品更是格外典雅、美麗、有趣,峇里島的手工藝術表現在雕象、繪畫、木雕、珠寶和服裝,蠟染等工藝品,到處是展示來自各種工作坊作品的商店。基本上,所有的商店利基,也就是出售或器具,或衣服或珠寶等等,特別是在島嶼文化中心的烏布地區,這種商店和作坊尤其多。在這裡漫步畫廊,不僅可以與當地大師相見,甚至依個人喜好訂製手工藝品。

峇里島的舞蹈尤其趣味盎然、風格獨特,如同許多其他事物,基本上幾乎每齣峇里舞蹈的內容是宗教情節,或是傳奇故事。畢竟當地人認為,天帝因陀羅創造舞蹈。峇里島的舞蹈有世俗的,有意願者即可觀賞,還有關閉的。遊客經常觀賞的舞蹈是Kecak和巴龍,為了觀看Kecak,許多旅客前往坐落在高涯上的Luhur寺廟,從那裡,展開周邊鄉村和海洋的壯觀景色。多麼驚心動魄的夕陽,正是日落之後,希望看到Kechak的遊客開始聚集。峇里島的音樂也是不同凡響'、引人入勝。甘美蘭 ─島民管弦樂團,演奏樂器主要以鐘琴為主,幾件管樂、弦樂、鼓、定音鼓和鑼。甘美蘭主要的功用是隨同各種送葬隊伍伴奏。雖然近年來旅遊熱潮襲來,許多甘美蘭專門為觀光客表演。

當地居民感性豐富的文化反映在他們的手工技藝上,該島以傳統木雕聞名遐邇,充滿古老、多神信仰以及印度教等傳統色彩。峇里島藝術也以獨特的裝飾風格獨樹一格。蠟染是峇里島具有文化特色的手工活計,在絲綢和棉布上彩繪具有象徵意義的傳統圖案,蠟染場同時也縫製喜慶和日常服飾。

最獨一無二的景觀之一是峇里的舞蹈,這是精彩絕倫的戲劇表演,眾多的藝人穿著傳統的服裝在舞台上載歌載舞,戲劇的意義是「善與惡」之間永恆的鬥爭,其中最壯觀和流行的是龐大的群舞 kacak 和巴龍─克里斯舞 (barong-kris)。kacak 約有150位舞者在夕陽西下的烏魯瓦圖寺翩翩起舞,舞出史詩羅摩衍那的一個片段,即猴兵在哈奴曼的率領下,試圖從羅波那巨大的魔掌中拯救被偷竊的悉多。舉世無雙的場面,以舞者為背景,主要敘述的是悉多和羅摩兩人浪漫的愛情故事。

雖是舞蹈,卻更像是一場戲,巴龍─克里斯舞蹈演繹類似一頭獅子的神秘動物,與邪惡巫婆搏鬥的情節。張力的舞蹈、動感的音樂、艷麗的服飾、神聖的儀式,以及美輪美奐神秘的寺廟,它的根源是峇里古代神話和童話故事,並且匯入遠遠流長,決定峇里人生活面貌和生命意義的宗教儀式和信仰的長河之中。

IMG_0395.JPG

IMG_0398.JPG

IMG_0400.JPG

IMG_0406.JPG

IMG_0414.JPG

IMG_0493.JPG

IMG_0499.JPG

IMG_0502.JPG

IMG_0551.JPG

在峇里島大街小巷的店家門前地上,總是可以看到由各色雞蛋花或其他花卉編制的小花籃,傳說這是用來祭拜好兄弟的,懇求他們不要傷害路過的遊客,影響他們的生意。

IMG_0350.JPG

峇里島位於小巽他群島最西端。島上由西向東重巒疊嶂,山脈綿延,是火山高度活躍地區。兩座活火山阿貢火山(3142米)和巴杜爾火山(1717米)座落在島嶼的東北部。火山運動孕育肥沃的土壤,物產豐饒,進而影響島民的生活形態,形成獨特濃郁的島嶼文化。

IMG_0634.JPG

在峇里島海邊,乾季的時候夕陽依戀山崖,和他攜手天涯;雨季的時候夕陽纏綿大海,與之雲雨海角。只有在雲開雨歇的間隙,偶然可以看到殘陽彩染海洋的美麗景色

IMG_0894.JPG

IMG_0837.JPG

IMG_0886.JPG

arrow
arrow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