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fut-Kale 29.jpg


從克里米亞半島的東南海岸一直延伸到半島的西南角有兩條陡峭的山脉。座落在高山上的 Chufut-Kale以「洞穴城市」聞名,是克里米亞中世紀的堡壘小鎮,位於巴赫奇薩以東2.5公里的山區高原上,四處懸崖峭壁環繞,懸崖斜坡非常陡峭,只有一側有一條步道可以抵達平頂

除了歷史古蹟,Chufut-Kale獨特的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其建築與巧奪天工的洞穴迷宮融為一體。沿著蜿蜒小路攀登高原,展開克里米亞半島自然風光的壯麗景色

Chufut-Kale ─來自克里米亞韃靼語,意思是「猶太堡壘」。

大多數的克里米亞洞穴城市起源於5-8世紀,由大草原和中部山麓的各個部落群的後代建立。之所以稱為洞穴城市,是因為建築物依地貌建造,在懸崖岩石中鑿洞作為經濟、防禦、宗教和喪葬之用

最大的洞穴定居點之一 Chufut-Kale─距離巴赫奇薩宮不到3公里。 據推測,這座中世紀城市作為拜占庭防禦工事建於5-8世紀。 地近巴赫奇薩使其成為克里米亞半島上最受遊客歡迎的地方之一

這座城市位於Burunchak的一個小高原上,周圍環繞著狹谷深壑。 自然屏障和堡壘高牆保障居民點的安全,到達這裡並非易事。山間小徑是聯繫居民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唯一道路

洞穴的第一批居民是 (阿蘭,Alans) ,一個強大的薩爾馬提亞部落和拜占庭的盟友,定居在多山的克里米亞,關於這些地方的居民點自13世紀始有書面記載。地處 難攻易守的山崚堡壘曾以土耳其名稱Kirk-Or聞名。 1299年,韃靼埃米爾那海 (Nogai) 率領一大群人襲擊半島,連同其他城市Kirk-Or亦遭到摧毀。 韃靼人在城裡停留很長一段時間,並且在此設立軍隊

城市生活的新階段始於14世紀,當來自東方的卡拉伊姆人定居堡壘,並且建造第二排城牆。 在他們的經營下,Kirk-Or成為主要的貿易和工藝中心。 15世紀中葉到16世紀初,Kirk-Or成為克里米亞可汗的第一個住所,稱為Kirk-Yer

在克里米亞汗國遷都巴赫奇薩之後,只有卡拉伊姆人留在堡壘中,在此時期居民點擴大面積,其東部稱為Yana-Kale,意為「新堡壘」,而古老部分Eski-Kale,則意為「舊堡壘」。根據一種說法,整個城市當時易名為Juft-Kale,意為「雙子堡壘」,這個名稱後來變成今日的Chufut-Kale。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 Juft-Kale意指猶太人的堡壘,因為卡拉伊姆人信奉猶太教。

到了19世紀末,在卡拉伊姆人離開這些地方之後,Chufut-Kale日漸荒廢。

在革命之前,堡壘的教堂舉辦慶祝卡拉伊姆公社的節慶活動,舉行祈禱。房屋井然有序,死者安葬在氏族墓地。直到20世紀20年代,城中住著一個看守、守衛和幾戶人家

窮盡洪荒之力登上峰頂,之後即使走在地無三里平、道路崎嶇的大雅爾達地區也是如履平地

Chufut-Kale 1.jpg

Chufut-Kale 4.jpg

Chufut-Kale 5.jpg

Chufut-Kale 6.jpg

Chufut-Kale 7.jpg

Chufut-Kale 8.jpg

Chufut-Kale 9.jpg

Chufut-Kale 10.jpg

Chufut-Kale 11.jpg

Chufut-Kale 12.jpg

Chufut-Kale 13.jpg

Chufut-Kale 14.jpg

Chufut-Kale 16.jpg

Chufut-Kale 17.jpg

Chufut-Kale 18.jpg

Chufut-Kale 19.jpg

Chufut-Kale 20.jpg

Chufut-Kale 21.jpg

Chufut-Kale 22.jpg

Chufut-Kale 23.jpg

Chufut-Kale 24.jpg

Chufut-Kale 25.jpg

Chufut-Kale 26.jpg

Chufut-Kale 27.jpg

Chufut-Kale 28.jpg

Chufut-Kale 30.jpg

Chufut-Kale 31.jpg

Chufut-Kale 32.jpg

Chufut-Kale 33.jpg

Chufut-Kale 34.jpg

arrow
arrow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