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大羅斯托夫是俄羅斯中部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據官方的編年史,城市始自 862年。自十世紀起,羅斯托夫是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地區的中心之一。  11 世紀至 13 世紀初,為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的一部分伊帕捷耶夫編年史〈Ipatiev Letopis〉在描述 1151 年的事件時,將其稱之為大羅斯托夫。1207-1474 年為羅斯托夫公國之中心。 1777年,獲得城市地位為具有州意義的城市。許多人把它與另一個南部的頓河畔羅斯托相混淆,儘管只要知道大羅斯托夫有一座克里姆林宮〈城堡〉,而頓河畔羅斯托夫現今沒有,也從未有過,足以。

羅斯托夫克里姆林宮是輕刻奇〈媚俗,Kitsch〉建築的罕見例子,也是彼得羅斯之前最有特色的古老類型之一。除了無與倫比的克里姆林宮,這座城市還擁有一系列1618世紀的修道院和廟宇,以及保存異常完好的普通建築。羅斯托夫境內有 326 座文化古蹟,其中三分之一具有聯邦意義。 1970 年,羅斯托夫被列入 RSFSR 歷史城市名錄。 1995 年,羅斯托夫克里姆林宮博物館保護區被列入俄羅斯人民文化遺產特別價值項目彙編。

羅斯托夫立於廣裘的涅羅湖〈Lake Nero〉岸邊,與其風景相映成趣,為尤里比奇科夫 Yuri Bychkov〉發明的旅遊線路俄羅斯金環的城市。

羅斯托夫自 2014 年以來,城市節一直在 5 月底慶祝,此前,傳統上在 8 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 2012 年,羅斯托夫慶祝其建城1150 週年。

地處涅羅湖湖畔,羅斯托夫風景如畫,一日無法走遍即使是其最重要的景點,至少還要一天馬不停蹄的城市遊覽,或是必定再次回到這裡。羅斯托夫有幸在蘇維埃政權統治期間,其歷史中心得以保留古老格局以及大部分歷史建築,以市中心的石製公共建築和周邊的木造住宅為代表。當然,歷史中心不可避免穿插蘇聯時代的遺產,但是那個時代房屋的斗室規模在某種程度上消除他們帶來的不和諧。現代精英們也在當地建築史上寫下自己的篇章,創造宏偉的別墅,其主人面對不富裕的同胞要么出於恐懼,要么出於羞愧,將他們的豪宅隱藏在不透光的高籬後面。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歷史

考古學家認為,現代羅斯托夫的周圍地區大約在2萬年前就有人定居。獵人之後,這裡居住著不知來自何方如今已經消失的法蒂揚諾夫特人,而在公元6世紀以後,梅里〈Merya〉部落選中這些地方。從後者倖存下來的只有薩爾斯科〈Sarskoe〉古城遺址〈距離羅斯托夫12公里〉和一些奇怪的當地地名。

城市名稱傳統上與斯拉夫人名 Rost〈相較Rostislav〉相關聯。 羅斯托夫在「往年纪事」中被提及, 862 年的記載中,稱其為城市,為留里克所擁有,「首批居民」屬於梅里部落

阿列克謝沙赫馬托夫〈Alexey Shakhmatov〉認為,862 年的羅斯托夫是在 12 世紀初之編年史的後期版本中被提及。根據考古資料,涅羅湖上第一個擁有防禦工事的居民點龐大的薩爾斯科古城於 7 世紀出現在梅里的土地上,並且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梅里部落的中心。

位於現今已填平的皮瑞爾馬河〈Pijerma〉河口右岸之城市的形不早於 10 世紀中葉。羅斯托夫最早的樹輪年代學之日期是從克里姆林宮鐘樓的挖掘中獲得的─963年。

關於羅斯托夫的起源時間有各種假設:其中之一認為城市出現在前斯拉夫時代,其他則推測在10 世紀從異教的薩爾斯科古城遷徙而來,並保留羅斯托夫之名,而且在一段時間內,兩個城市〈部落和公國〉同時存在。羅斯托夫研究員、考古學家安德烈列昂季耶夫〈Andrey Leontiev〉認為薩爾斯科古城是梅里的部落中心,而羅斯托夫則是公國權力的所在。

根據地方志學家普列沙諾夫〈E. Pleshanov 〉的說法,羅斯托夫在 8 世紀末或更早的時候作為梅里定居點興起。

編年史記載,在 9 世紀羅斯托夫連同梅里部落的所有領地併入以拉多加為首都的留里克王朝,並成為為諾夫哥羅德收集貢品的中心,而在其他方面仍然是薩爾斯科古城的郊區。

911年奧列格公爵遠征帝都〈君士坦丁堡〉的戰役中,羅斯托夫人作為盟友參戰:在奧列格與希臘人的協議文中,他們承諾支付俄羅斯個別城市,以表敬意:基輔、切爾尼戈夫〈Chernihiv〉、佩列斯拉夫爾〈Pereslavl、波洛茨克〈Polotsk〉、羅斯托夫和柳別奇〈Liubech〉。

隨著 920 - 930 年代開始的斯拉夫殖民的加劇,羅斯托夫作為斯拉夫人的基地,獲得主導地位。

也許對於「往年纪事」在862年首次提及羅斯托夫不需太當一回事,但在11世紀它已經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大城市。 991年,在相關土地基督教化之後,成立羅斯托夫教區,並且11世紀的東北羅斯〈不僅是現代的雅羅斯拉夫爾和弗拉基米爾州,而且還包括直到烏拉爾山脈的廣闊領土〉經常被稱為羅斯托夫或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土。基輔以及後來的佩列亞斯拉夫爾公爵派遣其地方官〈封邑公爵〉前來羅斯托夫,因此,第一位羅斯托夫公爵是雅羅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後來從 989 年到 1010 年,年輕的智者雅羅斯拉夫統治羅斯托夫。在他之後,其兄弟鮑里斯〈Boris〉繼而管理羅斯托夫公國。鮑里斯與格萊布一起遭到殺害,成為俄羅斯最早的聖人之一。

1125年,尤里多爾戈魯基〈Yuri Dolgorukiy,長臂尤里〉將首都遷至蘇茲達爾,但是主教官邸留在羅斯托夫,直到13世紀初期,教區分為羅斯托夫和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

11 世紀下半葉以來,羅斯托夫一直是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的兩個主要城市之一,其領土成為現代俄羅斯的基礎。

11世紀末期到 1788 年主教座堂移至雅羅斯拉夫爾,這座城市一直是教區中心。

直到十二世紀為止,羅斯托夫被分為兩端楚德斯科〈Chudskoye〈梅里〉與異教寺以及俄羅斯與基督教堂。兩族人民相處融洽,且一旦遇到任何威脅,即召集民兵。然而如果梅里人受洗,則其已被承認是俄羅斯人,必須離開之前的居住地,搬到城市的另一端。

1160 年,在被燒毀的木造聖母升天大教堂的遺址上據傳由聖費奧多於 991 年建造,根據弗拉基米爾大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Andrey Bogolyubsky〉的命令,著手建造一座白石建築,但後來毀於1204 年的一場大火。

 1207年,一個獨立的羅斯托夫公國出現,隨即成為俄羅斯諸侯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中心之一。公國的創始人,大窩弗謝沃洛德Vsevolod the Big Nest之長子康斯坦丁弗謝沃洛多維奇 Konstantin Vsevolodovich〉在1214-1231 年重建聖母升天大教堂。

此時,城市經歷前所未有的經濟和文化起飛。羅斯托夫是東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環繞城牆和護城河的防禦工事之面積超過 100 公頃。城裡有公爵和主教宮、大型交易所、15餘座教堂、數座修道院。亞伯拉罕修道院〈Avraamiev Monastery〉建於 11 世紀,是俄羅斯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

1237年,城市未經抵抗被蒙古軍隊拿下,拜此沒有遭受災難。羅斯托夫公爵瓦西里科康斯坦丁諾維奇〈Vasilko Konstantinovich〉的義勇兵作為尤里大公領導下之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聯軍的一部分,參加1238 年在西蒂河〈Sit〉與孛栾台蒙古大軍的戰鬥。瓦西爾科被俘後遭處決,其幼子鮑里斯成為公爵,正是在其領導下,於1262 年發生反對韃靼稅吏的最大規模起義。

1297年,羅斯托夫公爵康斯坦丁鮑里維奇將女兒嫁與莫斯科公爵尤里丹尼洛維奇〈Yuriy Danilovich。然而此舉並沒有阻止尤里在 1317 年與 Kavgady Astrabyl 的韃靼支隊焚燒羅斯托夫,並將其公爵顯然是亞歷山大康斯坦丁諾維奇驅逐出境,後者在尤里和米哈伊爾雅羅斯拉維奇〈特維爾〉大公王位爭執中站在特維爾一邊。根據 V.A.Kuchkin 的假設,大約在 1328 年,羅斯托夫公國和羅斯托夫市被分為兩部分:東邊的鮑里索格列布斯基〈Borisoglebsky,由費奧多公爵擁有,西邊的斯雷滕斯基〈Sretensky,歸康斯坦丁公爵所得

斯雷滕斯部分,也許,很快就被宣佈為弗拉基米爾大公國的一部分,實際上完全依賴莫斯科。根據另一種說法,整個羅斯托夫公國於 1328 年落入莫斯科的統治之下。正是此時,當地的貴族從城市遷徙,其中包括基里爾〈Kirill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Sergii Radonezhsky的父親。聖人生平的作者關於此寫道:唉,羅斯托夫及其公爵們,從他們手中奪走權力、統治、財產和榮耀。

羅斯托夫義勇兵參與庫里科沃戰役〈Battle of Kulikovo。在瓦西里二世〈失明大公〉統治下,羅斯托夫公國實際上最終成為莫斯科的一部分:在 1430 年代,當地存在莫斯科大公派駐之地方官。而根據自己1461/2 遺囑,瓦西里將其全部所有遺贈其妻瑪麗亞。儘管如此直到1470年代,依附莫斯科的鮑里索格萊布封邑公國仍然存在, 1473-1474 年,鮑里索格萊布的公爵們將其剩餘的公爵權力售予伊凡三世。

儘管失去政治獨立,羅斯托夫仍然是都主教官邸所在地和最重要的教會中心。

1565 年,當沙皇恐怖伊凡將俄羅斯國家分為沙皇直轄區和非直轄區時,羅斯托夫市成為後者的一部分,此關係直到 1569 年初,之後歸入直轄區。1589年,羅斯托夫大主教獲得都主教教職。

在混亂時期,羅斯托夫沒有逃脫俄羅斯許多城市的悲慘命運。 1608 年,圖西諾〈Tushino〉支隊燒毀和掠奪城市,並且俘虜都主教菲拉列特〈Filaret未來沙皇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的父親。此為羅斯托夫歷史上,侵略者的最後一次入侵。 1632-1634 年,在沙皇的命令下,為了加固城市,環繞其中心部分,荷蘭工程師羅登堡〈Jan Cornelius Rodenburg〉建造一座土築堡壘。堡壘作為古老荷蘭防禦系統的古蹟列入世界文化。

之後在約拿西索耶維Jonah Sysoyevich〉時期〈1652年至1690年任職羅斯托夫和雅羅斯拉夫都主教〉,在羅斯托夫展開大規模的石造建築。克里姆林宮〈城堡〉的出現正是歸功於此一時期一座設防的主教宮還有十幾個保留至今的建築遺跡。這是羅斯托夫最輝煌的時刻,是城市迅速發展史的最後一段時

幾個世紀以來,羅斯托夫一直保持其作為宗教中心的重要。羅斯托夫教區的領土遠遠超出今日雅羅斯拉夫爾州的邊界,而羅斯托夫的主教是最有影響力的教會統治者之一。在14世紀末,羅斯托夫主教獲得大主教之職,並於 1589 年被任命為都主教。羅斯托夫都主教是俄羅斯最富有的都主教之一。 17 世紀下半葉,在都主教約拿西索耶維的倡議下,在羅斯托夫著手建造一座新的主教官邸。在很短的時間內大約 20 年,在市中心矗立起宏偉的都主教宮建築群,由城牆和高塔環繞的宗教、住宅和庶務附屬建築組成,稱之為羅斯托夫克里姆林宮〈城堡〉。在聖母升天大教堂的教堂廣場上建立一座無與倫比的鐘樓,並為之鑄造巨大的千磅大鐘。在1617世紀,著手形造許多城市和郊區修道院的建築群,其中很大一部分保存至今。

1708年在建立省份時,羅斯托夫淪為莫斯科省,並被列為其 39 個城市之一。1777年,建立雅羅斯拉夫爾總督府〈後來變成雅羅斯拉夫爾省〉,大約在同一時間,羅斯托夫雅羅斯拉夫爾教區中心從羅斯托夫遷至雅羅斯拉夫爾,都主教官邸移至雅羅斯拉夫爾,羅斯托夫完全失去任何意

根據 1778 年的省制改革,羅斯托夫成為縣中心,按照規整的計劃開始進行城市的重建,這在當時是習以為常。古老的格局僅1630年代建造的土築堡壘內部得以倖存,沿其周界鋪設一座200米寬的露天市場〈現在是一個廣闊的公園區〉,從廣場扇形展開11條放射狀街道,由第二個半環形道路連接〈現在的還城路〉。按照計劃,城市的中心部分和主要街道只能用石頭建造,在其他地方則允許使用木結構建築。

除城堡和修道院外,唯一讓羅斯托夫在數百個其他縣城中脫穎而出的活動是一年一度的羅斯托夫交易會,這是俄羅斯規模最大的交易會之一。從 18 世紀下半葉幾乎到 19 世紀末期,著名的羅斯托夫交易會在該市舉行,拜此羅斯托夫保持其作為雅羅斯拉夫爾省重要貿易和經濟中心的意義。就規模而言,羅斯托夫交易會僅次於馬卡里耶夫〈Makaryev〉和下諾夫哥羅德交易會。此時,搪瓷工業在該市發,羅斯托夫成為生產彩繪琺瑯的中心之一。

1885 年,羅爾瑪〈Rolma〉工廠的所有者建造第一條從科托羅斯爾河〈Kotorosl到工廠的 10 公里城市供水管道。隨後,他將自己的全部財產遺贈給城市,用以擴增供水管道,建立中學,併計劃開設一所大學。

19世紀末期,交易會不復存在。幸運的是,大約在同一時間,城市意識到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著手羅斯托夫克里姆林宮建築古蹟的重建和修復工作。 1883 年,克里姆林宮設立教堂古物博物館,該博物館現在是重要的文化和科學中心。

在蘇聯的統治下,得以避開建築古蹟的大規模拆除,而且,在俄羅斯金環,以及,例如在著名的蘇聯電影《伊凡瓦西里耶維奇改變職業》中,羅斯托夫克里姆林宮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古羅斯的「櫥窗」。「大羅斯托夫」的稱呼與城市根深蒂固,儘管從未正式使用過,在所有文件中,它只是稱為「羅斯托夫」。

城市的中心是克里姆林宮〈主教宮〉,北部毗鄰前貿易廣場。幾乎所有有趣的景點都在距離克里姆林宮幾百公尺的範圍內,而克里姆林宮本身,反過來,則位於離湖岸幾百公尺的地。在克里姆林宮以東的地區,歷史建築如此的集中,因此瀏覽所有街道是有意義的,況且它們為數並不多。市中心範圍外沿著湖邊向東南步行幾公里來到斯帕索-雅科夫列夫斯基修道院〈Spaso-Yakovlevsky Monastery〉和沙上救世主教堂,還有距離大致相同,但是往西北的亞伯拉罕修道院〈Avraamievsky Monastery〉。嚴格意義上的堤岸,也就是沿著湖邊的柏油路,羅斯托夫沒有,但是沿著岸邊散步甚是舒暢愜意。最後,是位於距離市中心相當遠的伊施納河畔神學家聖約翰教堂〈Church of St. John the Theologian on the Ishnya River〉和瓦爾尼茨基修道院〈Varnitsky monastery。前往這兩個地方需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是汽車,或者盤算需要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arrow
arrow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