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德米特里耶夫修道院〈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Димитриев монастырь

在羅斯托夫城市的西郊,涅羅湖岸邊,座落著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德米特里耶夫修道院〈Spaso-Yakovlevsky Dimitriev Monastery 建築群。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德米特里耶夫修道院的全景與各種風格的建築形式如畫般地結合在一起偽哥德塔樓、巴洛克和古典教堂給人一種童話般神奇城市的印象,完美融入湖畔景觀。修道院內有聖雅各聖泉東正教朝聖者認為聖泉俱有治療功效,在聖泉之上建有一座祝聖小教堂。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 (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05.06.2021)

 

位於涅羅湖畔的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乃羅斯托夫唯一保存完好的防禦工事,距離當地克里姆林宮僅數公里,沿著湖岸步行是抵達修道院最簡便的方法。修道院的出現與雅各主教的名字有關,其歷史可追溯至14世紀末葉。據傳修道院由彼時被趕出主教座堂後定居於此的羅斯托夫主教雅各於 1389 年創立,亦是其長眠之地。雅各後來被列為聖者,幾乎在他死後才開始受到崇拜,並且在 16 世紀被尊為羅斯托夫聖雅各。彼時所有建築均為木造,且無一能倖存至今。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 (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05.06.2021)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 (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05.06.2021)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 (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05.06.2021)

 

修道院最古老之建築為 1686 年奉羅斯托夫都主教約拿西索耶維奇〈Jonah Sysoyevich〉命令建造的受孕大教堂,其內部裝飾保存有1689 年的壁畫。 此為宏偉之五圓頂教堂,外部飾以雕花,內部壁畫由不知名的雅羅斯拉夫爾工匠在教堂建造過程中,以與羅斯托夫克里姆林宮相同的藍色色調繪飾牆面。

除此之外,還有兩座教堂:造型獨特的德米特里耶夫大教堂(1795-1801)和雅各夫列夫教堂,兩者均採用古典主義風格,一座 18 世紀的三層鐘樓,以及帶有偽哥德式大門和塔樓的建築和院牆。

第二座教堂獻給羅斯托夫之聖德米特里,建於 1795-1801 年,採用古典主義風格。教堂內部保存18 世紀後期豐富的雕塑裝飾和壁畫,以及 1869-1870 年的聖像壁。德米特里耶夫大教堂亦稱為謝列梅捷夫斯基〈Sheremetyevsky,因其以謝列梅捷夫伯爵之資金建成。這座宏偉富麗的教堂是俄羅斯古典主義出色的典範。

修道院的第三座教堂奉獻給羅斯托夫主教聖雅各。雅各夫列夫教堂建於 1825-1836 年,作為側祭壇,該教堂從北面與受孕大教堂相連。

還在 1725 年,緊鄰受孕教堂建有雅各夫列夫教堂,曾數次重建,最後一次是在 1836 年進行。以此面貌,這座古蹟倖存至今。在其建築中看得出,建築師努力將相鄰的雅各夫列夫和德米特里耶夫教堂之建築風格統一。

修道院是景仰羅斯托夫聖雅各和羅斯托夫聖德米特里兩位聖人的中心。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 (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05.06.2021)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 (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05.06.2021)

undefined

undefined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 (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05.06.2021)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 (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05.06.2021)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 (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05.06.2021)

 

在毗鄰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附近的土地上,有一座主易聖容大教堂前救世主修道院,於 1760 年代併入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此建築建於1680年代,以都主教約拿西索耶維奇時代之當地建築風格建造。

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之住宅樓及其帶有塔樓和鐘樓之圍牆建於 18 世紀末葉,為古典主義風格之建築,而純粹哥德風格的塔尖可追溯至 19 世紀初葉。

第一座石造教堂建在都主教約拿西索耶維奇時期的一座木造教堂的遺址上。它至今仍然存在,稱之為受孕,是湖岸線後的第一座教堂。作為修道院的教堂而建造,在很多方面決定其建築風格。教堂的平面幾乎是方形,高聳,四柱,五圓頂,無底層,三重後殿,內部繪飾壁畫。

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之興起與羅斯托夫都主教德米特里的活動有關。1651 年出生在基輔省Savva Tuptalo百夫長的家庭,出生時名為但以理,年輕時候剃度出家,法號德米特里。旋即,他的佈道和學識引起人們的注意,被委託編寫《聖徒傳》或日讀月書。彼得一世遍尋聰明熱情人士,將德米特里延攬至莫斯科,並任命其為羅斯托夫都主教。

成為都主教後,德米特里在羅斯托夫開設一所學校,從事文學活動。除了大卷的《聖徒傳》之外,他還為家庭歌唱創作詩歌康塔塔。羅斯托夫德米特里於 1709 年去世,葬於修道院,旋即被尊為聖人。1757 年其聖髑被尋得。為了紀念此一事件,俄羅斯南部的捷梅爾尼克Temernik〉小堡壘更名為羅斯托夫,而其下的定居點於1796 年改造為城市,名為頓河畔羅斯托夫。女皇蒞臨聖髑揭幕典禮,吸引京城貴族來到修道院,使之聲名鵲起。

18世紀下半葉,修道院的木牆被石牆取代。在拐角處和院門上方,出現帶有輕巧透花輪廓的美麗塔樓,東門上方高聳的三層鐘樓。修道院院落建有兩層的修道小室和院長樓。

1928年修道院關閉,1989年歸還俄羅斯東正教會。如今,羅斯托夫聖亞伯拉罕和聖德米特里之聖髑長眠於雅各夫列夫教堂。這裡有瓦托派季烏聖母像、羅斯托夫之聖德米特里修道小室。修道院墓地部分保存至今。如今,是現行男子修道院。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德米特里耶夫修道院歷史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是一座東正教男子修道院。位於羅斯托夫西南部的涅羅湖岸邊。從 1764 年到 1888 年,具有直屬東正教事務管理局的地位。

由羅斯托夫主教聖雅各於 1389 年創立。雅各因為赦免一個等待處決的罪犯被自己的教民驅逐出城,便在羅斯托夫南邊定居,離天使長米迦勒教堂不遠〈由羅斯托夫的聖萊昂蒂建於 11 世紀,這座教堂的最後一座建築在 1930 年代被拆除〉,落腳泉源旁邊〈現在其上一座1996 年的小教堂〉。在此他親手建造一座木造小教堂,並將其祝聖以紀念聖母受孕。不久,在教堂附近創建一個流亡主教志同道合者公社,一座新修道院於是誕生。

雅各主教去世後,當地開始敬奉其為聖人,其墓地被視為聖地守護。 1549 年,在馬卡里耶夫斯基大教堂完成全教會榮耀儀式,其聖髑長眠於聖安娜受孕教堂秘室。

修道院被稱為受孕〈以獻給虔誠安娜受孕之主廟的名字命名〉或雅各夫列夫斯基以修道院創始人之名命名〉。從修道院成立之時〈14世紀〉到17世紀下半葉,受孕修道院之所有建築全為木造,無一能倖存至今。

修道院之第一座石造建築為三一大教堂,後來的受孕大教堂〈1686 年〉,建在同名木造教堂之原址上。大教堂為五圓頂,有三重祭壇後殿,無富麗裝飾;彼時三一大教堂擁有一座6鐘的幕形鐘樓。大教堂由羅斯托夫都主教約拿西索耶維奇祝聖。 1689 年,大教堂由雅羅斯拉夫爾工匠繪飾。

1702年至1709年間,修道院受到羅斯托夫都主教羅斯托夫德米特里的特別照護。 奉彼得大帝之命,他於 1702 3 1 日抵達羅斯托夫,在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受到隆重的迎接,並且旋即在三一大教堂〈未來的受孕大教堂〉舉行感恩祈禱。據傳,在同一天,他指定其未來的葬墓地在教堂的西南角。羅斯托夫德米特里於 1709 11 25 日被安葬在三一教堂。

根據死者的遺願,修道院收入兩幅聖母像:博戈柳布聖母像,以及特別受人尊敬的瓦托派季烏〈Vatopedi聖母像。

1725 年,根據羅斯托夫主教喬治 Dashkov 的命令,毗鄰三一大教堂接建北受孕側祭壇,且於19 世紀重建為一座獨立的教堂。亞歷山大梅爾尼克(Alexander Melnik)指出,根據 1738 年之目錄,側祭壇非獻給聖母受孕,而是聖若亞敬和安娜。 1754 年,大教堂更名為受孕〈與其木造前身同名,此名稱沿用迄今〉,而側祭壇紀念羅斯托夫的雅各。

1752 9 21 日,在修復教堂地板的過程中,尋得羅斯托夫聖德米特里聖髑 1757 4 22 日,舉行羅斯托夫聖德米特里尊聖典禮。修道院朝聖人數旋即顯著攀升,同年在西牆邊為朝聖修築香客院。

1763 5 25 日,首次舉行從羅斯托夫主教府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到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之宗教遊行,此後每年舉行一次〈直到 1917 年革命爆發〉。

葉卡捷琳娜二世文告,自1764年起,直到1888年,修道院直屬東正教事務管理局,即直接隸屬至聖治理會議。

同年,將毗鄰之已廢除的救世主佩索茨基修道院的建築劃歸修道院,其中包括巍峨的 17 世紀救世主主易聖容大教堂(此為救世主佩索茨基修道院唯一倖存至今的建築)。為此原因,1765-1836 年,修道院正式稱為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受孕修道院。

1760 年代,在受孕大教堂中建造木刻聖像壁〈聖幛〉,由雕刻家 S. Sholomotov S. Bocharov 執行。 1780 年,哈爾科夫〈Kharkiv〉聖像畫家 V. Vedersky為該聖像壁專門繪製聖像。

18世紀下半葉,修道院的木牆為石牆取代。轉角處和城門上方出現帶有輕巧鏤空輪廓的塔樓,東門上方矗立一座三層高的鐘樓。修道院院落建有兩層的修道小室和院長樓。

18 世紀末期,琺瑯聖像藝術在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蓬勃發展。此工藝在羅斯托夫的興起與都主教Arsenius Matseyevich〉的名字有關,後者聘請當時以當代風格創作的羅斯托夫聖像畫家展現身手。

1794-1802 年,在尼古拉謝列梅捷夫伯爵的資助下,興建德米特里耶夫大教堂。這座古典主義風格的教堂由莫斯科建築師 Nazarov 以及農奴建築師 Dushkin Mironov 。謝列梅捷夫有意建造一座與羅斯托夫聖德米特里聖髑相稱之教堂,正如伯爵所期望,聖髑在教堂建成後旋即遷移至此。然而,雅羅斯拉夫爾教區的高級神職人員考慮到德米特里本人的意願,沒有祝福將聖髑從受孕大教堂遷遺到德米特里耶夫。尼古拉謝列梅捷夫伯爵是修道院史上最重要的慈善家:除了建造教堂外,他還贈予修道院法衣以及金銀教堂器具。為了紀念謝列梅捷夫,德米特里耶夫大教堂時而被稱為謝列梅捷夫斯基。

1836 年,至聖治理會議應都主教Innocent 之請求,確立修道院新的正式名稱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德米特里耶夫修道院

1909年,興起將羅斯托夫聖德米特里聖髑自受孕大教堂移至德米特里耶夫大教堂的傳統:每年的 5 25 日到 10 28 日,聖髑安放在德米特里耶夫大教堂(正如其建造者謝列梅捷夫所希),其餘的時間,供奉在受孕大教堂。聖髑之轉移伴隨著人山人海的宗教遊行。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 (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05.06.2021)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 (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05.06.2021)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 (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05.06.2021)

救世主─雅各夫列夫斯基修道院 (Спасо-Яковл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05.06.2021)

undefined

undefined

arrow
arrow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