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俄羅斯士兵的戰功銘記在聖彼得堡的建築群、紀念碑和博物館的遺跡中。在涅瓦河畔城市的建築和裝飾中,可以遇見軍事屬性和榮耀象徵的形象。在冬宮廣場上,同時矗立著兩座宏偉的紀念碑,用以紀念俄國軍隊在 1812 年衛國戰爭中的勝利。其一是總參謀部拱門,其二是已經成為城市建築標誌之一的巨大的亞歷山大柱。

早在18世紀上半葉,冬宮前的廣場就被清理乾淨,變成一大片草地。廣場需要一個體面的裝飾。為了完善冬宮廣場的形象,在其中心豎起亞歷山大柱一座紀念俄羅斯士兵戰勝拿破崙軍隊的雄偉紀念碑,由建築師奧古斯特蒙費朗設計。紀念碑於 1834 8 30 日隆重揭幕,以亞歷山大一世皇帝之名命名。 

花崗岩紀念碑重達600多噸。紅色花崗岩巨石在維堡附近的Pyuterlak 採石場開采,並在那裡加工,之後裝載到一艘特別的駁船上,由兩艘輪船拖到聖彼得堡。與此同時,在首都的冬宮廣場上,正在用松木桩和花崗岩塊建造一個強固的基座。

兩千名士兵和四百名工人在六十個起重機械(絞盤、滑輪和纜繩)的幫助下,用一小時四十五分鐘將立柱放置在基座上。 

立柱靠自身重力屹立在基座上,沒有任何固定件。柱高47米(世界上最高的巨石),直徑3.56米。柱子的頂端由雕塑家 B.I. 奧爾洛夫斯基冠以用十字架踩在蛇上的天使,這是正義戰勝邪惡的化身,象徵著俄羅斯擊敗拿破崙軍隊給歐洲帶來和平與安寧。

雕塑家賦予天使臉龐皇帝亞歷山大一世相似的面貌特徵。 

這座由蒙費朗與俄羅斯工匠合作建造的偉大紀念碑,超越羅馬的圖拉真柱和巴黎的旺多姆圓柱。

彼得堡人非常害怕這座僅靠自身重力支撐,重達 600 噸的巨大花崗岩柱仍會因蒙費朗的計算錯誤而倒下。托爾斯塔亞伯爵夫人禁止她的車夫載著她經過立柱。 可能是為了消除彼得堡人的恐懼,蒙費朗直到他去世之前,時常在晚上帶著他的愛犬在柱子周圍長時間散步。

亞歷山大柱是新婚夫婦鍾愛的地方,新郎抱著新娘繞著柱子轉圈, 相傳,新郎抱著新娘繞柱子轉多少圈,就會生下多少個孩子。事實是,柱子僅受其自身重力的支撐,地震(理論上)很容易將其震倒,幸好聖彼得堡非處在地震帶,將近兩百年亞歷山大柱依然屹立不搖。

然而無論蒙費朗再如何精打細算,怎麼也想不到兩百年後會有如此地動山搖的重金屬音樂在冬宮廣場震天價響。亞歷山大柱雖然只靠自身重力矗立,猶如花瓶放在桌上,不過畢竟是600 噸的巨大花崗岩,豈是蚍蜉所能撼動。

undefined

undefined

圖片取自網路,侵權刪。

arrow
arrow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