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1872–1873
Бурлаки на Волге

賓〈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eпин 1844-1930

伊利亞列賓〈Ilya Repin〉自幼就為繪畫所吸引,他學習成為一名地形測繪員,並且是聖像畫家的學徒。 列賓僅在第二次才得以考進美術學院,但後來回到那裡已是任教。著名的聖彼得堡貴族甚至亞歷山大三世皇帝向他訂購畫作。

地形測繪員、聖像畫家、美術學院學生

伊利亞列賓於 1844 年出生在離哈爾科夫不遠的丘古耶 父親葉菲姆列賓及長子趕著馬群出售。 母親塔季揚博恰洛相夫教子,並組織一所小學校,農民和他們的孩子在那裡練習寫字、算術和神聖

未來的藝術家很早就開始畫畫。顏料是他的表兄特羅菲姆恰普雷帶到列賓家,從那時起,男孩就與水彩畫形影不離。

「我以前從未見過顏料,迫不及待等待特羅菲姆何時用顏料作畫。 <...> 第一幅畫一個西瓜突然在我們眼前變成栩栩如生。 <...> 但是,當特羅菲姆用紅色顏料把切開的第二個西瓜的一半塗得鮮美多汁時,真是奇,我們甚至想吃西瓜,這真是一個奇蹟; 當紅色顏料乾透後,他用一把細刷子在紅色果肉上某處塗上黑色的果核——真是個奇蹟! 奇蹟!」

 ─伊利亞

伊利亞列賓11 歲時,他被送到地形測繪學校這個專業在丘古耶很受歡迎。 但是男孩只在那裡學習了兩年,然後學校就關閉了。 他在聖像畫作坊找到一份學徒的工作,師從藝術王朝的代表人物伊凡布納科夫。 列賓回憶他說:「我的老師伊凡米哈伊洛維奇布納科夫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畫家,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畫家。」

年輕學子的才華很快就被發覺:16 歲時,列賓已經離開學校與一群居無定所的聖像畫家一起工作。 幾年後,年輕的藝術家決定前往聖彼得堡學習繪畫。 他收齊所有掙來的錢,離開去報考美術學院。

列賓未能通過美術學院的第一次入學考試。 然而,他並沒有回到家鄉。 新手藝術家成為預備夜校的學生,後來又來到學院應試。 他做到了。

 在八年的求學生涯中,他結識了許多北方首都的創意精英代表:列賓與藝術家伊凡克拉姆斯柯依〈他在回憶錄中稱其為老師〉和瓦西里波連諾夫 以及評論家瓦西里斯塔索夫過往親密

伊利亞列賓的風俗畫和歷史畫

然而,年輕畫家生活貧困。 他靠賣畫謀生。 其中一幅風俗畫列賓描繪一個學生透過窗戶看著一個女孩以相當可觀的價格被買走。 藝術家回憶道:「我好像這輩子都沒有體驗過如此的幸福!」 除了風俗畫,列賓還創作肖像畫。 1869 年,他為薇拉舍夫佐娃繪製肖像,後者三年後成為他的妻子

由於他的論文作品一幅關於聖經題材的畫作《睚魯女兒的復活》列賓獲得大金質獎章,並獲得前往歐洲學習西歐藝術的機會。

當列賓從美院畢業時,他已經是一位相當知名的藝術家,並獲得他的第一個重要訂製。《斯拉夫市集》酒店的老闆亞歷山大波羅霍夫什奇科夫建議他繪製一幅《俄羅斯、波蘭和捷克作曲家全集》來裝飾餐廳。 報酬金額─1500 盧布這在當時對列賓來說似乎是一筆巨款。在工作上瓦西里斯塔索夫助藝術家一臂之力:收集工作所需的檔案材料。畫作得到公眾的喜歡, 但伊凡屠格涅夫對這幅畫並不滿意。 在寫給斯塔索夫的一封信中,他刻薄地稱此畫為「生者與死者的油醋涼拌菜」。 1873 年,伊利亞列賓完成工作數年的畫作《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藝術家旋即離開學院開始退休之旅。 在寫給斯塔索夫的信中,他抱怨道:「畫廊很多,但是……沒有足夠的耐心去挖掘美好的事物。」

回到俄羅斯後,列賓收集其「大量藝術珍藏」,從丘古耶搬到莫斯科,並加入巡迴展覽畫協會。 在莫斯科,列賓結識列夫托爾斯泰,完成畫作《庫爾斯克省的宗教遊行》,〈第二次嘗試〉繪製屠格涅夫的肖像,並培養一位名叫瓦倫丁謝羅夫的無名青年進入美術學院。 然而,藝術家很快就厭倦莫斯科,他決定再次搬到聖彼得堡。

 在此期間,藝術家繪製了幾幅成為俄羅斯藝術經典的作品。 有一次,他參加里姆斯基-科薩科的音樂會,並燃燒起「在繪畫中描繪與他的音樂具有相似力量的東西」的渴望。 1885 年,在巡迴畫展覽上,藝術家展示教科書作品《伊凡雷帝殺子》。 在同一時期,他繪製了畫作《意外歸來》、列夫托爾斯泰和保羅特列季亞科的肖像

1892年,伊利亞列賓和伊凡希施的畫展在美術學院舉行。 訪客看到《扎波羅熱人致土耳其蘇丹信》這幅畫作列賓為此畫工作了11 年。 畫作為皇帝亞歷山大三世購得─35,000 盧布的價格即使對保羅特列季亞科而言也是昂貴的。

1894 年,列賓回到美術學院,這次是擔任教師之職。 他在此教任教 13 年,直到 1907 年。

庫奧卡拉村〈Kuokkall親愛的家園“Penates”

伊利亞列賓在美術學院工作期間,再次造訪義大利,完成數件皇帝的龐大訂製〈包括《國務會議》〉,並二度結婚娶妻作家娜塔莉亞諾德曼。 浪漫故事發展迅速:他們於 1900 年初相識,同年秋天,列賓搬到聖彼得堡附近庫奧卡拉村諾德曼的莊園。科爾涅伊楚科夫斯回憶起列賓家中的井然有序道:藝術家的妻子是素食主義者,反對穿皮草,任何寒冬都穿着一件薄外套。 列賓自己也成為素食主義者。 他們房子四處掛著標語:「不要等僕人這裡沒有僕」、「僕人是人類的恥辱」。 然而,儘管有這些乖張的規定,列賓和諾德曼的屋裡還是有詩人、作家和藝術家到訪。 列賓每週三會見他們, 為客人準備一張桌子,夫婦親自己招待他們

這些年來,娜塔莉亞諾德曼收集剪報所有這些剪報中都提到她的丈夫。 列賓開始撰寫回憶錄。

「描述的每一件瑣事,他總是賦予它強烈的情感和舞台效果。 甚至區警察的到來,要求瓦西里耶夫的護照,甚至公眾在 庫茵芝畫作前的推擠,甚至列夫托爾斯泰出現在聖彼得堡電車上所有這一切似乎為了舞台,都被他戲劇化。

科爾涅伊楚科夫斯

1918 年,庫奧卡拉村地屬芬蘭土地。 儘管與芬蘭藝術家關係良好,列賓還是考慮移居蘇聯。來到畫家身邊的,首先是科爾涅伊楚科夫斯,而 1926 年則是由藝術家學生伊薩克布羅茨為首的整個代表團。奉阿納托利盧那察爾斯之要求,列賓受邀返回祖國。 但到那時,列賓的健康狀況已經惡化,他決定不離開他親愛的家園 “Penates”。藝術家於 1930 9 29 日逝世,享年 86 歲,離世前及時給朋友和親人寫了一封告別信

「永別了,永別了,親愛的朋友們! 我在地球上得到很多幸福:我在生活中如此幸運。 我似乎根本配不上我的名聲,但我不在乎。現在,攤開雙手在塵埃裡,感恩,感恩,完全被善良的世界感動,總是如此慷慨地讚美列賓寫於生命的盡頭

undefined

扎波羅熱人致土耳其蘇丹信〈1880–1891

Запорожцы пишут письмо турецкому султану

1880 年代標誌著列賓創作成就的巔峰其中包括 1891 年完成的傳奇畫作《扎波羅熱人〈致土耳其蘇丹信〉》,藝術家為此投入十餘年的光陰。

無懈可擊地傳達哥薩克流民的精神和精湛的繪畫技巧成為這幅畫廣受歡迎的關鍵,之後,伊戈爾格拉巴輕而易舉,列賓就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彩色中的果戈理」

畫面中,彷彿「響起」深淺不一的笑聲,表達一種內心獨立的自豪感。 相傳,1675年,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四向扎波羅熱哥薩克發出一封嚴厲而傲慢的書信,命令他們立即「自願、不作任何抵抗」地投降。 作為回應,他們創作一封尖酸刻薄的信,充滿民間的幽默和蔑視。

列賓第一次聽聞關於這封信件是在 1878 年,被勇敢、開朗、不受奴役的人民形象所折服,當時即繪製了未來畫作的第一幅草圖,這幅曠世巨作列賓投注13 年的時光。 他仔細研究扎波羅熱謝奇〈16-18世紀哥薩克人在烏克蘭扎波羅熱的自治組織〉的歷史和生活,前往烏克蘭,收集民間留存的哥薩克傳說,閱讀歷史著作,並查詢檔案文件

藝術家以高超的技巧展現強大的人物形象,實現以伊凡·塞爾科為首的哥薩克人的生動表現力和深刻的心理現象,傳達他們熱愛自由的精神、剽悍和團結。 這些形象是基於特定人物的草圖,列賓在創作畫作時完全改變人物的面貌。 因此,例如,塞爾科的形象是取自M.I. 德拉戈米羅夫將軍,錄事來自歷史學家 D.I. 亞沃爾尼茨基,用拳頭擊打同志背部的大鬍子來自藝術家Y.F. 瓊林斯基,穿著紅色短上衣和白色皮毛高帽的哥薩克人來自音樂學院 A.I. 教授盧貝茲

觀眾為扎波羅熱流民嘈雜的歡樂所吸引哥薩克人愉快地笑著,對又一個機智、有力的詞感到滿意。 繪製畫作時,列賓回憶起鍾愛的藝術家——委拉斯開茲和哈爾斯。

畫作為亞歷山大三世皇帝購得,一直存放在冬宮,直到 1897 年,從那裡轉移到俄羅斯博物館。 1895年,該畫在慕尼黑和布達佩斯的國際展覽中獲得金質獎章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俄羅斯 藝術
    全站熱搜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