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米哈伊洛夫斯基宮

在聖彼得堡市中心的藝術廣場上,座落著曾經是大公的宮殿、一座古典主義建築的豐碑——米哈伊洛夫斯基宮。1898 年 3 月 19 日俄羅斯博物館在這裡揭幕,而且至今仍座落於此。

如今,米哈伊洛夫斯基宮是世界上最大的俄羅斯藝術品寶庫。建築採用俄羅斯帝國風格,但當時興建目的並非博物館,它是為亞歷山大一世和尼古拉一世皇帝的弟弟建造的。

宮殿背景

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 (1798-1849) 是沙皇保羅一世和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的十個孩子中排行老四,也是最小的兒子。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大公是皇帝兒子中唯一一個身著紫袍者,也就是說,是在皇帝統治期間出生的。

可惜的是,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大公無緣皇位,不像他兄弟亞歷山大和尼古拉得以繼承江山。然而,他尊貴的父親卻決定為他建造一座宮殿。為此目的, 保羅一世於1798年下令每年從國庫撥出數十萬盧布用於興建宮殿。

然而,這位慈愛的父親注定無法看到他的想法實現。 1801年,他因宮廷政變而遭弒。但君主的意志卻由亞歷山大一世皇帝實行,他為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大公建造一座宮殿。

米哈伊洛夫斯基宮的建造

1817 年,建築師卡爾‧羅西著手設計未來的宮殿。該設計不僅預想重建現有建築,還計畫創建新的城市建築群。建築師規劃了宮殿及其前面的廣場和兩條新街道——工程街和米哈伊洛夫斯卡亞街,連接宮殿與涅瓦大街。

宮殿於 1819 年開始建造,當時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大公 21 歲。該建築隆重的奠基儀式於7月14日舉行,並於7月26日正式開工。主樓建於 1819 年至 1820 年間。 1821年,宮殿增建兩座附屬建築。 1822年,總體建設工程竣工,工程由著名的「石匠」托馬索‧阿達米尼領導完成,其子多梅尼科‧阿達米尼,是米哈伊洛夫斯基宮建設委員會的成員,協助其父建造宮殿。

1823年,建設委員會以競賽的方式選拔最優秀的裝飾師、雕刻家、畫家、塑造師和雕刻師來進行裝飾工作。家具裝飾、牆紙和地毯都是從巴黎卡地亞訂購。鑄鐵產品在鮑曼大師的鑄造廠製造。面向莫伊卡河的柵干、主樓梯、鑄鐵獅子和花園裡的小橋都是在這個工廠鑄造的。

在戰神廣場的一側,出現一座屬於宮殿的花園,也稱為米哈伊洛夫斯基花園。花園的重建由土方工程和園藝大師亞當‧阿達莫維奇‧梅內拉斯負責。 1825年8月30日,建築竣工。拜此工程之賜,卡爾‧伊凡諾維奇‧羅西被授予三級弗拉基米爾勳章和一枚鑽戒。宮殿於 1825 年 9 月 11 日祝聖,並以大公的名字命名。

聖彼得堡上流社會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宮殿建成後,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大公及其妻子,娘家姓符騰堡的瑪麗‧弗蕾德里克‧夏洛特公主,東正教名艾蓮娜‧巴甫洛夫娜(1807-1873)定居其中。這座宮殿立即成為聖彼得堡上流社會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儘管米哈伊爾與艾蓮娜的婚姻於 1824 年 2 月 8 日合法化,但這段婚姻並不能稱為幸福。夫婦舉辦豪華的舞會。華麗的裝飾、令人眼花繚亂的舞蹈、精美的點心、無與倫比的音樂伴奏、高水準的社交以及冠蓋雲集,都令外國人欣喜若狂。

一切都達到登峰造極。只有在舉辦盛大舞會的問題上,夫妻倆意見一致。但在生活中,無論是性格或興趣,他們都是非常不同的人。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們的關係並未變得更為融洽。艾蓮娜‧巴甫洛夫娜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知識淵博,而大公則全心投入軍事活動。

這位在巴黎接受教育的普魯士公主從小就受到學者、哲學家、音樂家和作家的環繞。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熱愛軍事檢閱和單身軍官社交。宮殿曾舉辦就職典禮和軍團慶典等社交招待和接見活動。

同時,這對夫婦經常組織文學和戲劇晚會。亞歷山大‧普希金、費奧多爾‧秋切夫、瓦西里‧茹科夫斯基、尼古拉‧米克盧霍─馬克萊、卡爾‧布留洛夫、伊凡‧艾瓦佐夫斯基等許多富有創意的名人都曾到訪過這座官邸。宮殿內的秩序由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的同事、退役軍人維持。

艾蓮娜‧巴甫洛夫娜在聖彼得堡擁有一家沙龍,根據當時的習俗,沙龍裡的人都講法語,因此她獲得「米歇爾夫人」的綽號。在著名的「米歇爾夫人星期四」聚集科學家、作家、律師和藝術家。她因在米哈伊洛夫斯基宮舉行慶典的規模和美麗而聞名。皇帝伉儷在這裡邀請未在宮廷正式出席的賓客,也就是說這些客人無法參加冬宮的社交活動。

米哈伊洛夫斯基宮的重建

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本人並未考慮對自己的宅邸進行任何改建。但他的妻子對那個時代所有新的藝術潮流都做出了回應。因此,19 世紀 30 年代中期,大公夫人兩個房間的重建標誌著新式建築風格開始引入古典宮殿裝飾的滥觴。該計畫的作者是俄羅斯著名建築師安德烈‧施塔肯施奈德。工作期間,只有米哈伊洛夫斯基宮的華麗大廳未受影響。

繼施塔肯施奈德之後,重建工程由數位建築師輪番接手。1859 年,格奧爾格‧普萊斯成為宮殿的常任建築師,並於 1865 年在馬涅什侧屋修建私人住所,大公夫人在此居住直至去世。 1888年,建築師退休,將職責移交給他的兒子康斯坦丁‧普萊斯,後者是大公官邸的最後一位建築師。

米哈伊洛夫斯基宮和大公夫人

除了在米哈伊洛夫斯基宮舉辦社交接待和舞會外,艾蓮娜‧巴甫洛夫娜還因其慈善工作而聞名。她為聖彼得堡和整個19世紀俄羅斯帝國的音樂生活做出巨大的貢獻。她的丈夫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大公去世後,她全心投入國家重要事務。

正是這位大公夫人發起創辦俄羅斯音樂協會和聖彼得堡音樂學院,這些組織的領導人是作曲家安東‧魯賓斯坦。艾蓮娜‧巴甫洛夫娜積極參與落實這些計劃,討論並就皇室圈內項目相關的問題達成共識,並非常慷慨地捐出自己的資金。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第一批學生之一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1865年11月,當時還是學生的彼得‧柴可夫斯基首次以鋼琴家和作曲家身分公開演出。他的首場音樂會正是應大公夫人艾蓮娜‧巴甫洛夫娜的邀請在米哈伊洛夫斯基宮舉行。

這裡也接待過許多著名的外國音樂家,包括理查德‧華格納。艾克托‧白遼士在1967 年聖彼得堡巡迴演出期間留宿米哈伊洛夫斯基宮。大公夫人不僅對繪畫感興趣,而且還擔任藝術贊助人。她資助藝術家卡爾‧布留洛夫和伊凡‧艾瓦佐夫斯基,並捐助藝術家亞歷山大‧伊凡諾夫,讓他將畫作《基督顯聖》送到俄羅斯。

艾蓮娜‧巴甫洛夫娜精通俄羅斯文學。亞歷山大‧普希金和費奧多爾·秋切夫都曾為她獻詩。大公夫人飽讀尼古拉‧果戈理的作品,協助其作品的出版。她為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捐贈資金,並支持旅行家尼古拉‧米克盧霍─馬克萊前往太平洋島嶼的探險。

同時代的人感念這位成為俄羅斯大公夫人的前普魯士公主對聖彼得堡和俄羅斯的文化和生活所做的貢獻,並對此表示讚賞。據悉,大公夫人去世時,伊凡‧屠格涅夫曾深表遺憾:「無人能取代她」。

到 19 世紀 90 年代初,艾蓮娜‧巴甫洛夫娜家人逐漸在米哈伊洛夫斯基宮的周圍和侧屋定居。空蕩蕩的宮殿殿堂逐漸荒廢。 1894 年 4 月 30 日,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和艾蓮娜‧巴甫洛夫娜的五個女兒中,唯一經歷父母離世的葉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夫娜女大公去世後,繼承人決定出售這座宮殿。

亞歷山大三世俄羅斯博物館

1895年,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大公之孫將這座宮殿賣給國庫。同年4月2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頒布上諭「關於建立一個名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俄羅斯博物館』的專門機構,並為此目的捐贈國庫購買之米哈伊洛夫斯基宮及其所有附屬建築、部門和花園」。

值此之際,米哈伊洛夫斯基宮由建築師瓦西里‧費奧多羅維奇‧斯維寧於1895年至1898年間改建為博物館。 1898 年 2 月 28 日,委員會對所有工程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工程圓滿完成,並完全符合博物館的目標。他的收藏始於 1898 年之前從美術學院(122 幅畫作)、埃爾米塔日博物馆(80 幅畫作)、冬宮、郊區宮殿─加特契納宮和亞歷山大宮(95 幅畫作)以及從私人收藏中購得的作品。

數十幅肖像畫來自阿列克謝‧鮑里索維奇‧羅巴諾夫─羅斯托夫斯基親公爵的繼承人,還有一系列素描和水彩畫來自女公爵瑪麗亞‧克拉夫迪耶夫娜‧特尼舍娃等人。俄羅斯博物館揭幕之際,藏品已包括 445 幅繪畫、111 幅雕塑、981 幅素描、版画;和水彩畫,以及約 5,000 件古代文物——古羅斯裝飾和應用藝術的聖像和製品。

亞歷山大三世俄羅斯博物館於1898年3月19日隆重開幕。這裡有俄羅斯著名藝術家和雕塑家安德烈‧鲁布廖夫、卡爾‧布留洛夫、伊利亞‧列賓和伊凡‧希施金、米哈伊爾‧弗魯貝爾和馬克‧夏卡爾等許多人士的作品。如今博物館的總面積為24173平方公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giatw 的頭像
    nagiatw

    nagiatw的部落格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