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洛森科Лосенко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1737-1773〉

安東‧帕夫洛維奇‧洛森科出生於烏克蘭哥薩克人的家庭。自幼失怙,還是7歲的孩童就被送到彼得堡宮廷合唱團。若不是烏克蘭小伙子的聲音破嗓,也許不會有俄羅斯歷史繪畫的創始人之一的安東‧帕夫洛維奇‧洛森科。 1753年,因「倒嗓」,卻表現出藝術才能的年輕的洛森科,從合唱團轉學,拜師著名畫家阿爾古諾夫門下。

在藝術家工作室度過五年半的光陰,成為對洛森科來說優良的學派,因此在藝術學院成立一年後,他旋即成為學院的學生〈1758年〉。洛森科的功底非常結實,因而成為學院老師們的幫手,並獲得助手職位。在評估年輕畫家的才華之後,洛森科於1760年被派往法國,以提高技術藝能。

在J. Retu的指導下,洛森科根據福音書的故事,創作了一幅宏偉的歷史畫「捕魚的奇蹟」〈“Miraculous catch of fish”,1762年〉。畫中,他將古典主義的期待和人類對基督形象的詮釋相結合。

1766-69年間,藝術家住在意大利,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化,複制拉斐爾的作品。在此期間,他非常注意裸體畫寫生習作;結果,產生著名畫作「亞伯」和「該隱」〈均為1768年〉。該作品不僅準確地傳遞人體解剖的特徵,並且擅於展現人體特有的寫生色調的豐富性。

1769年,洛森科返回彼得堡,應邀為爭取歷史畫院士頭銜繪製畫作。藝術家以俄羅斯歷史為主題創作歷史畫「弗拉基米爾與羅格妮達」〈1770〉。

這幅畫的成功不僅為其創作者帶來院士的頭銜,還取得副教授的職稱〈自1770年起〉,並且旋即成為美術學院的教授兼院長〈自1772年起〉。洛森科留在這個職位上,直到他生命的盡頭。此外,他還指導實踐課程,並開設教學和理論教程,該教程成為幾代藝術家的教科書。

他完成獻身各方面的活動。 1773年,洛森科開始創作卻來不及完成的第二幅歷史畫─「赫克托耳告別安德洛瑪刻」;這可以從某些詮釋人物的草稿得到部分說明。現在保存在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是一幅比較完整的草圖。來自荷馬「伊里亞德」的古老題材,歌頌英雄,他們的愛國情懷,願意為祖國犧牲自己。藝術家終其創作生涯堅信的啟蒙古典主義的理想,在「赫克托耳告別」中生動地表達出來(當代人如此稱謂該畫作)。

如同18世紀的所有畫家一樣,洛森科沒有與肖像畫錯身而過,然而他為此所選擇的人物與藝術圈子密切相關:他們是藝術學院的創始人和學監舒瓦洛夫、演員舒姆斯基和沃爾科夫。崇高的精神和人性的溫暖貫穿肖像人物。

藝術學院院長的職位委以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每天在課堂上講課數小時的教授,這對洛森科來說是沉重的負擔,並且使其不由自主地捲入和他本性格格不入的學院和宮廷的陰謀傾軋之中。難怪雕塑家法爾科內〈E.M. Falcone〉挺身而出,上書葉卡婕琳娜二世:

「在學院膚淺愚昧的折磨下,疲憊、悲傷、痛苦的洛森科無法提筆作畫;他肯定會被毀滅。國家第一位技藝純熟的藝術家,人們對他無動於衷,成為犧牲品……」

女皇答應將洛森科從藝術學院調往冬宮,卻食言。體力破敗的藝術家,無法承受猝不及防的嚴重疾病,在36歲盛年的洛森科離世。

 

undefined

弗拉基米爾與羅格妮達

Владимир и Рогнеда〈1770〉

1769年,洛森科返回聖彼得堡,並應邀為歷史繪畫院士的頭銜繪製一幅畫作。藝術家以俄羅斯民族歷史為主題,創作「弗拉基米爾與羅格妮達」。

根據古代編年史,諾夫哥羅德公爵弗拉基米爾向波洛茨克(Polotsk)公爵之女羅格妮達求親,遭到拒絕,帶兵襲擊波洛茨克,殺死羅格妮達的父親和兄弟,強行將她娶回家。

這幅畫展現歷史情節,描繪弗拉基米爾入侵羅格妮達房間,並「情不自禁地與之結合」時,「悲慘命運」籠罩羅格妮達的高潮場景。

但是,洛森科筆下的弗拉基米爾不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征服者,而是一個後悔自己行為的人─如此畫面表達了啟蒙時代的道德和人文主義的崇高理想。

畫作的內容揭示俄羅斯歷史畫新的篇章:民族的過往成為歷史畫的情節,根據體裁等級的地位,等同於公認的古希臘羅馬和聖經情節。這幅畫的成功不僅為其創作者帶來了院士的頭銜,而且還任職副教授(自1770年起)。

第一幅以祖國歷史為主題的畫作。題材借用羅蒙諾索夫〈Mikhail Vasilyevich Lomonosov〉的「俄國歷史」和編年史。諾夫哥羅德公爵弗拉基米爾請求波洛茨克公主羅格妮達成為他的妻子,遭到拒絕後,弗拉基米爾對波洛茨克發動戰爭,殺死公主的父親和兄弟,並強行將她娶回。選擇弗拉基米爾為暴力道歉懺悔的那一刻作為繪畫情節,完全符合那個時代啟蒙思想對獨裁專制不滿的氛圍。

藝術家遵循藝術學院正統宗旨繪製的畫作,整體而言,秉持約定俗成的吟誦慷慨激昂的性格。建築和服飾與古希臘羅馬息息相關,主人翁們年輕而美麗,構圖宛如劇院的場景。在弗拉基米爾的形象裡,彷彿看到著名悲劇演員I. A. Dmitrevsky的面貌。

突破當時歷史畫作對神話和聖經的膜拜,在這幅作品中,藝術家朝著體現畫中歷史人物的激情,人類的本質,擺脫抽象的理想,邁出重要一步。

正當歷史畫家汲汲於古代神話和聖經尋找靈感時,洛森科打破窠臼,以民族歷史為題材,為18世紀的學院歷史畫開闢新的篇章。

 

羅科托夫Рокотов Федор Степанович〉1735-1808

羅科托夫〈Fyodor Stepanovich Rokotov〉-著名的俄羅斯藝術家─肖像畫家,聖彼得堡美術學院繪畫院士(1765)。 18世紀最富詩意的肖像畫家,羅科托夫的生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個謎。藝術家生前享有盛譽,死後被遺忘整整一個世紀。他的畫作流落在俄羅斯大小城市的許多博物館中,不幸的是,美麗的肖像畫被稱為「無名肖像」。

只有二​​十世紀羅科托夫的名字才重返俄羅斯藝術。但是即使到現在,仍然有許多人認為他只是一兩幅畫的作者。

關於羅科托夫的出生和生命前幾年的可靠信息並未保存。

「重要的人物」,富裕的屋主,莫斯科英語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長期以來被認為出身貴族環境。然後出現的材料證明羅科托夫出生在一個屬於雷普寧親〈Repnin〉王的農奴家庭中。

一個有才華的男孩,拜贊助人之賜,迅速「出人頭地」,並成為著名的藝術家,這一事實,大體上並不意外。一種情況令人驚訝:何處及如何他得到如此廣泛的教育,以及跟誰及何時學習繪畫?

近年來的研究揭示以下細節:羅科托夫出生在沃龍佐夫村〈Vorontsovo〉,根據目前的領土劃分,該村位於莫斯科的邊界內。被列為獲釋的自由人,儘管他的兄弟Nikita和家人都是農奴。也許,他是一個非法的「主人的兒子」,僅被列入農民之家,但生長在高貴的家庭。

彼時來自雷普寧、尤蘇波夫〈Yusupov〉、格利岑〈Golitsyn〉家族對他的照顧變得合乎情理。到了50年代,儘管畫家的老師和早期的作品鮮為人知,但是他的肖畫像在莫斯科已廣為流傳。

1755年,舒瓦洛夫〈Ivan Ivanovich Shuvalov〉伯爵來到莫斯科,為聖彼得堡美術學院招募天才的青年。葉卡婕琳娜的達官顯赫,彼時的博學之士,俄羅斯藝術學派的熱烈捍衛者,舒瓦洛夫注意到年輕的畫家並給予支持。

他成為青年的主要贊助人,在他的家裡,羅科托夫在彼得羅‧羅塔里(Pietro Rotari)的指導下學習繪畫。國家歷史博物館保存羅科托夫畫作「舒瓦洛夫書房」(約1757年)的複製本。除藝術外,該畫還具有歷史價值,是俄羅斯藝術家創造的俄羅斯肖像畫廊的第一幅畫像。

順便一提,它可能是極少數(如果不是唯一)與羅科托夫最豐美的肖像遺產無關的作品。

在那些年的肖像中,只有「無名男子的肖像」(1757年)得以倖存,據推測是畫家唯一的自畫像,其餘已遺失。

羅科托夫很幸運,在上流社會為自己尋得贊助人。 然而,他的主要贊助者們自幼才華橫溢,而且勤奮工作。 不到五年的時間,羅科托夫到達彼得斯堡,關於他的名聲已為宮廷所知悉。

羅科托夫人格的形成受到他與羅蒙諾索夫(M.V. Lomonosov)結識的影響。似乎,在羅科托夫的肖像畫中如此擲地有聲的人類尊嚴的主題,確實受到如同羅蒙諾索夫這般天才學者和作家的影響。看在舒瓦洛夫的情面和羅蒙諾索夫的推薦,藝術家於1757年受莫斯科大學委託繪製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女皇的馬賽克肖像畫(臨摹自L. Tokke的原畫)。

這件作品獲得好評。因此,到1760年,當美術學院第一任院長舒瓦洛夫的「口頭命令」,羅科托夫進入美術學院的高牆大院之時,他已經是一位訓練有素、名揚宮廷的大師。

在那些年裡,俄羅斯開設兩家高等教育機構─位於莫斯科的大學和聖彼得堡的美術學院,四處尋覓科學和藝術人才:在士兵連和孤兒院,在地主莊園裡以及鍋爐工人中。一些人留在莫斯科,其他人送到聖彼得堡。羅科托夫是美術學院的第一批學生。

還沒有老師,不知如何及教什麼,甚至連學院的建築都還沒有動工,但是課程已經開始。上課時,匆匆租用位於瓦西里島第七條街的麥徹爾斯基親王的房子。學生年齡不同且才能各異:有些人,例如羅科托夫,已經可以繪畫,其他人勉強握住鉛筆。趁著等待來自歐洲老師的邀請之時,那些懂得繪圖和作畫的人指導新生畫圖。他們之中某些人終究沒有被教師指定成為學生。

兩年後,拜登基的彼得三世的肖像之賜,藝術家獲得副院長職稱,其職責包括「照顧班級和學生,監督秩序和行為端正,保持整潔。」

羅科托夫在參加葉卡婕琳娜二世的登基大典之後,在學院中的地位得到鞏固。通過加冕畫像(1763年),藝術家將女皇精雕細琢的輪廓與圖畫結構的處理結合在一起。畫作為羅科托夫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和認可。葉卡婕琳娜二世的肖像如此的討好女皇,後者因此下詔從此臨摹羅科托夫的原作繪製畫女皇臉龐。

女皇的寵臣奧爾洛夫(G.G.Orlov,1762-1763)為畫家擺姿勢。這個穿著華麗禮服臉色紅潤的美男子的肖像,沒有出色的豐富內在,非常接近原型。在其兄弟奧爾格洛夫(I. G. Orlov,1760年代上半葉)的室內肖像中,出現一個精明聰潁的臉龐,他雖然站在陰影裡,卻能影響國家事務。

命運繼續厚待這位藝術家。朝臣爭奪訂購他的肖像。羅科托夫同代人學者Y. Steilin寫道,早在1760年代,在藝術家的公寓中「同時間約50幅肖像」。然而儘管訂單很多且緊急,費奧多爾‧斯捷潘諾維奇(Fyodor Stepanovich),用他自己的話說,「從沒有一個月沒有對著模特兒作畫」,更何況他的繪畫手法要求「晾乾顏色」,因為他的繪畫多層次。在作品的最後,畫家塗上透明顏料,使圖像「栩栩如生」。多層次色彩富表現力的輝光,筆觸的流動和輕盈,驚豔當代人。斯特路伊斯基〈N. E. Struisky〉見證道,畫家作畫「幾乎遊戲」,使臉孔的形象達到完美,並且對學生完成的次要細部做最後加工。

畫家剛滿32歲。他達到的,甚至是農奴所不敢夢想的。羅科托夫的肖像裝飾著沙龍和彼得堡貴族的廳堂。為年輕畫家擺姿勢被認為是一種榮幸。生命使他感到榮耀。

然而最嚴肅的經歷,生命將它留在1765年。該年6月25日,已經眾所周知的藝術家,羅科托夫終於獲得院士的頭銜。的確,為此他不得不隨意臨摹盧卡‧喬爾達諾(Luca Giordano)的神話作品「丘比特、維納斯和薩堤里」(1763-1765 ),因為在學院裡「肖像家」不被尊敬。

在官場華麗的彼得堡,藝術家因宮廷儀式、謊言、奉承和陰謀感到窒息。置身學院也變得悶悶不樂,珍視外來的外國人,滿足他們的刁鑽任性。

俄羅斯人受到冷漠,有時漫不經心對待,誰能-適應。一年後,羅科托夫錯過副教授頭銜。教學工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此外,美術學院院長貝茲克伊(I.I. Betskoy)禁止在課堂授課的藝術家從事自己的創作活動,這對羅科托夫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事實證明,軍事生涯對羅科托夫而言更為可靠:早在1762年,他就以中士的軍階入伍士官武備學校,並成功地將軍涯和繪畫結合在一起。 (在1780年代初,他服役至騎兵大尉─此一職位賦予他貴族的權利─他離開軍隊。)

羅科托夫不能也不想忍受貝茲克伊的刁鑽任性。他需要創作自由。幾個月後,他離開美術學院的高牆深院。

羅科托夫離開彼得堡回到他的故鄉莫斯科(1766-1767)。

這裡,在遠離彼得堡的官場,置身充滿啟蒙理想的人群中,藝術家找到理解、認可和創造的有利條件。惡意的人寫道,藝術家「為榮耀而目空一切」。想必,羅科托夫永遠記得:他並非出身貴族-這有力的說明,有時對那些想侮辱他的人,他所表現出的傲慢自大的舉止。

在莫斯科,知識分子的生活成為契機,並且從1760年代末直到1790年代初,是藝術家肖像技藝鼎盛時期。他畫下「整個莫斯科」。

而且儘管在畫作下方經常會看到「無名男人」或「無名女人」,但很明顯,這些臉孔接近他的心靈。

訂件很多。有時,他創建整個肖像畫廊,展示各個世代中同一類別的代表。羅科托夫如此出色地傳達那些肖像人物的性格,還因為他不僅與一家之主保持友好關係,而且與家庭所有成員也保持良好互動。

羅科托夫沒有試圖強調其模特的外在優點-面孔的明亮和美麗,服裝的華麗,相反,他被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人物的個性和魅力,心境的脆弱和善變所吸引。

斯特路伊斯基〈Struisky〉伉儷成對的肖像人物組合趣味盎然。尼古拉‧埃列梅維奇(Nikolai Eremeevich)融合費解的怪癖,高貴的激情,對農奴的野蠻殘忍以及對文學創作的狂烈熱情。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在詩歌中深愛著自己,甚至開設自己的印刷廠,以便印刷自己的作品,並且建立「帕納塞斯」藝術廳。斯特路伊斯基景仰羅科托夫的才華,收集他的作品,他的農奴A. Zyablov在藝術家的工作室學習。他的衝動如此「愚蠢而粗野」,帶著熾熱的「欣喜和熱情」的眼神和訕笑。他的視線……越過觀眾。身體、臉部和眼睛朝不同的方向,以此增強形象的狂熱和歇斯底里感。

其妻亞歷山德拉‧彼得蘿夫娜‧斯特路伊斯卡婭(Alexandra Petrovna Struyskaya)的肖像建立在勻整的弧形線條上,並以其沉著與和諧著稱。這是女性肖像的標竿-「羅科托夫朦朧的感情」、「羅科托夫略微瞇縫眼睛的表情」、「羅科托夫式清瘦的五官」。顯然,藝術家拜在斯特路伊斯卡婭個人和美麗的魅力之下。

羅科托夫還畫了當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瑪依柯夫〈V. I. Maikov〉和A. P. Sumarokov。

羅科托夫的女性肖像既神秘又忐忑。畫中「變化多端的靈魂」從內部照亮臉孔和眼神。粉紅色彷彿珍珠般的薄霧籠罩著迷人的幻境,充滿V.N. Surovtsev青春恆久之美。 P. N. Lanskaya從銀色飛瀑的泡沫花邊中汲取靈感,宛如朦朧的夢境。難以捉摸的面部表情和深藍眼睛的眼神,在觀眾和E. N. Orlova公主的肖像形象之間造成某種疏離。

羅科托夫肖像中女主人公神秘的微笑,她們莫測、驚訝或略微瞇縫的眼睛,略微模糊的畫面(暈塗法“ sfumato”)與圖像的背景相融合,從中出現撲粉假髮的模糊輪廓和裹著緞子的香肩,已成為藝術家風格的特點,藉此他的作品得到同時代人和當代藝術愛好者的認可。羅科托夫的女性肖像通常是橢圓形狀,這也賦予她們特殊的優雅和浪漫。

在羅科托夫的所有女性肖像中「諾伐西利采娃肖像」〈Novoseltseva,1780)最清楚地代表那種敢於擁有自己判斷力的女人。通過這些作品,俄羅斯藝術中首次出現形象─同時充滿女性的魅力,自我的尊嚴,內在力量和堅強。因此並非偶然,羅科托夫的作品與宣稱情感勝於理性的感傷主義連結在一起。

如同精明的心理學家,藝術家傳達了感性的,天真的童年世界,並且極為和藹地描繪遲暮老人。

在A. Yu. Kvashnina-Samarina明智寧靜的眼神中,可以看到漫長的人生道路,充滿了喜悅和失望,得與失。

羅科托夫是第一位將詩歌和抒情帶進肖像藝術的藝術家,歌頌女士人性的高尚和精神之美,孤獨度過一生。

他沉浸在榮耀之中,訂單絡繹不絕,生活富足。早在1776年,羅科托夫就為解除已故兄弟子女的農奴身份到處奔走,給予侄輩們良好的教育,使之得以從事軍事生涯,使其成為繼承人。

關於藝術家生命最後幾年的信息貧乏,1770年代至1780年代,可謂是羅科托夫人生和創作最豐碩的年代。從1790年代下半葉開始,他再也無法工作,畫作減少,而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根本力不從心-視力開始不佳,對他畫作的需求大量下降,並且很快就被人們遺忘。

取代他的是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列維茨基〈D. G. Levitsky〉和博羅維科夫斯基〈V. L. Borovikovsky〉。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羅科托夫住在莫斯科,深居簡出。

羅科托夫於1808年12月24日去世,並由其侄子埋葬在新救世主修道院墓園。他的逝世當代人不聞不問。

又過了四年,死者的名字被機械般地留在美術學院存活者的名單上。令人驚訝地,美術學院輕易忘記曾經被選為首批成員的那個人,不記得上世紀下半葉最傑出的肖像畫家。

該學院未必知道他提升俄羅斯繪畫達到歐洲水平的眾多肖像流落何方。沒有一家報紙發表祭文,隨著時間的流逝,墳墓隱沒在荒草之中。

羅科托夫被人長期遺忘 ...

當20世紀對遙遠的18世紀產生興趣時,人們還想起羅科托夫,再次意識到這位大師是多麼偉大-藝術家擅於在畫布上傳達的,不僅是人物的形象,還有各種微妙的情感和靈魂的感受。

人們開始尋找並收集他的肖像畫。畫作保存許多,但只有少數作品有大師的落款。

 

undefined

 斯特路伊斯卡婭肖像

Портрет А.П.Струйской〈1772〉

亞歷山德拉斯特路伊斯卡婭〈Alexandra Struyskaya〉肖像無疑是所有俄羅斯肖像中完美女性最璀燦的形象。肖像描繪一位優雅迷人,充滿魅力的年輕女子,精緻的橢圓形臉蛋,纖細飛揚的眉毛,淡淡的紅暈和目光飄散,若有所思。在她的眼中,是驕傲和心靈的純潔。肖像的色彩和光線的閃變。陰影難以捉地變成明亮,淺灰色調化為藍色,粉紅色轉為淺金色。光線的閃變和顏色的漸變是無法察覺的,形成淡淡的朦朧,也許是某種神秘感。

亞歷山德拉彼得蘿夫娜是斯特路伊斯基的第二任妻子。 伉儷的成對肖像羅科托夫繪於同一時。當時她18歲,婚後第一年,羅科托夫作為家庭友人,顯然看待她不僅僅是富有的訂購人。流傳藝術家對其模特的愛情傳奇。

當然,傳奇因為肖像的成功更加風行。事實未必如此,但是,將這兩個名字與一段戀情結合起來是非常誘人的:畢竟,我們不知道有那一個女人,是藝術家情有獨鍾的。他是否已婚,我們也不能肯定地說。雖說,當然沒有一顆男人的心對年輕的亞歷山德拉彼得蘿夫娜無動於衷。亞歷山德拉斯特路伊斯卡婭的天職是成為她詩人丈夫永恆的繆斯。 熱情澎湃的丈夫獻給她無數的詩歌

 

列維茨基〈Левицкий Дмитрий Григориевич〉(1735-1822

「在傳遞親密、難以捉摸的臉龐的魅力時,沒有耀眼的美麗,沒有匠心的獨具,只是簡單、平庸、不起眼的臉部形象,讓他不知敵手」(IE Grabar)。

列維茨基─十八世紀傑出藝術家一代中最重要的大師,他的作品是十八世紀俄羅斯肖像發展的巔峰。藝術家總結上個時代的成果,並為俄羅斯寫實肖像領域奠定新成就的基礎。

此人的使命是什麼?

他是難得的天才畫家的典範,主要的是,他成為一面鏡子,整個時代的人物都從它旁邊走過。

列維茨基的外貌,以及他略微易怒和熱情的臉孔,首先可以在他橢圓形小幅自畫像中見到,畫中他綻放青春色彩,表情豐富,帶著驕傲和抱負的夢幻眼神略微望向上方和遠處;然後在博羅維科夫斯基署名的肖像中再現:嘴唇張開,話語眼看就要從口中飛出,目光雖然寬闊,但又繃緊又痛苦,手肘拄在厚厚的書本上。

「俄羅斯的歷史在臉龐」─如此可以簡短地說明列維茨基的創作遺產,藝術家擁有不世出的天賦,他的畫筆反映在十八世紀的畫布上。國王和朝臣,哲學家和上流風流人物,冷漠的美女和作家,實業家和外交官,貴族和商人,官員和軍人,雙親和子女─他們的肖像敘述過往比任何文字更有意義。數以百計的臉孔或聰明或愚蠢,或邪惡或善良,或感性或冷酷,就是所謂的Fête galante。一張臉,一種性格,一張臉,一部傳記。

這些不僅僅是葉卡婕琳娜時代的代表,他們是葉卡婕琳娜時代的化身,是葉卡婕琳娜時代的創造者。 藝術家完全履行其歷史畫家的使命(儘管他沒有創造任何一幅歷史畫作),為此,他的同時代人首先將他捧上榮耀的高臺,然後心安理得地把他遺忘,全神貫注在自己的事務、陰謀和計算。

在古老的斯摩棱斯克墓地的一處無名的土墩底下,埋葬著一位擅於創造人物不朽面貌的人。

列維茨基的生平

德米特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列維茨基〈Dmitry Grigoryevich Levitsky〉的生平至今尚未得到足夠的研究。保存迄今的檔案很少關於他的生活和工作的信息〈如同,順便一提,關於許多其他藝術家和他同時代的人),甚至沒有文件記載列維茨基的出生日期。斷定大約在1735-1737年。

然而,眾所周知,他出生在烏克蘭波爾塔瓦地區一個小村莊的古老的神甫家庭,該家庭源自神甫瓦西里‧諾斯(Vasily Nos)。

德米特里的父親格里戈里‧基里爾洛維奇(Grigory Kirillovich)是一位有學問有才華的人,在波蘭度過十三年,他完美地掌握版畫藝術,並成為烏克蘭最大的版畫家。據信G.K.列維茨基也曾在德國學習。他不僅以技藝精湛的大師地位返鄉,而且還以新的姓氏列維茨基定居基輔,而將自己的教區出租給其他神甫。多年來,他的創作生活與基輔神學院和基輔─佩喬爾斯克印刷廠的活動交織糾纏,這是18世紀烏克蘭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完全有理由相信,D.G.列維茨基早期的藝術技能得之於家中父親的指導,還有從小周遭就環繞藝術愛好者。

在格里戈里‧基里爾洛維奇和妻子阿加菲雅〈Agafia,娘家姓列維茨卡婭〉的家庭中,成長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長子德米特里從父親那裡繼承獨特的構圖天賦,完美的繪畫和自信的寫生創作。在烏克蘭的藝術知識分子和神職人員圈子中長大,他受過良好的教育,博學多識,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並且無可否認地才華橫溢。

也許早在1752-1755年,列維茨基認識當時正在基輔繪飾聖安德魯教堂的著名藝術家安特羅波夫(A.P. Antropov)。 1758年,德米特里來到聖彼得堡,不僅成為馳名大師的學生,而且在他的家中住了將近六年。 1762年,作為安特羅波夫的助手,正值葉卡婕琳娜二世加冕典禮之際,他完成凱旋門的裝飾畫。兩年後年輕的藝術家已經獨立修復這座建築,並於1767年與V. Vasilievsky一起為葉卡婕琳娜教堂和Kiroioanovskaya教堂創作兩座聖像壁和73幅聖像畫,並且得到高額的報酬。

尚不清楚列維茨基是否還有其他老師,但是在首批的肖像畫中,他的風格與安特羅波夫的風格根本不同。他手法獨特,而且自己的無拘無束、半色調色域、釉面、柔和的色彩強度,以及特有的光和空氣的氛圍,更似西歐風格。

年輕才子的命運罕見的結合幸運的元素:受教於博學和扎實的藝術家家庭,學習作為雕刻師,需要獨特精確的眼睛和堅定的雙手以及特殊的線條感,成為一位聖像畫家,學習掌握民族傳統、書本的知識和工作時心靈的平靜,與天才拉斯特雷利(Rastrelli)會面,最後,與現實主義者安特羅波夫的雙人組合。

此外,藝術蓬勃發展的時期出奇和煦溫暖:在此興建宏偉的宮殿,成功地選擇邀請外國人,提供西方學派最新的典範,在這裡,整體而言,美學上驚豔的五彩繽紛,同時健康,直爽的心靈,就是所謂的健康。根據貝努瓦〈Benois〉的說法, 如此誕生了我們的列維茨基和羅科托夫〈F.S. Rokotov〉─藝術家,在藝術具有巨大意義的一刻,以特有的生命力出類拔萃。

時間嚴厲地決定他在社會的未來階段。

從1758年開始,在搬遷到首都之後,列維茨基花了10年的時間才成為一名傑出的肖像畫家,這些年照顧他的仍然是那位安特羅波夫,「一個反對學院的人,甚至對教授們的私人課程也感到非常不滿意。因此,只有當學生自立完成個人訂製,並且不再依賴老師時,這些課程才開始。

一位老研究員指出:「安特羅波夫是一個善良的人,但很暴虐,要忍受他的管教並不容易。」

於是,工藝的打磨拋光最終還是師承院士─意大利的瓦萊里亞尼〈Valeriani〉和法國的拉格里涅〈Lagrenee〉,並在1770年以科科里諾夫肖像〈Alexander Kokorinov〉獲得金牌,伴隨金牌而至的是聲名鵲起。

 

undefined

科科里諾夫肖像〈Alexander Kokorinov〉

Портрет А.Ф.Кокоринова〈1769〉

這幅肖像畫是在一次學院展覽會上展出的,在名人格魯特〈Groot〉、洛森科〈Losenko〉之中,無論是從完美的形式還是從精神豐滿的「高度」,無異議地以最佳畫作拿到第一名。

列維茨基未來的所有完美之處,都在於這張畫像的力量所帶來的慣性,它沉浸在他的旋律,他特有的繪畫成就,他是否識透靈魂和性情,是否玩弄緊繃的線條,是否傳達身體結構、光線和亮度的氛圍中。

因此,鑑於首次亮相的強大光芒,在科科里諾夫肖像之上,傑作接著傑作。首先是,一幅「好奇的個性」肖像,俄國氣派的怪人、慈善家和植物學家,臉頰紅潤的老人傑米多夫。

然後〈1773-77年〉,葉卡婕琳娜二世女皇的命令,責成他為斯莫爾尼貴族女子學的學生繪製肖像。

當時在俄羅斯,沒有一所供女孩學習的學校。貴族女孩在家中接受教育,而貧困家庭的女孩通常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葉卡婕琳娜二世決定在斯莫爾尼修道院建立「貴族少女教育學會」,以便如同該法令所言,「……給與國家文明的婦女、優秀的母親、家庭和社會有用的成員」。

列維茨基受葉卡婕琳娜二世委託,於18世紀70年代繪製一系列的斯莫爾尼女子〈 Smolyanka〉,由斯莫爾尼貴族女子學院的七幅肖像組成。斯莫爾尼貴族女子學院是一所奉女皇命令於1764年在聖彼得堡成立的特權教育機構。貴族的女兒在此接受宮廷禮儀和上流生活的培訓。培養女孩「社會愉悅」的才能-她們學習法語和德語,優美的舉止,以及唱歌、跳舞和彈奏樂器。在斯莫爾尼學院經常舉辦表演,斯莫爾尼女子在這裡演出法國喜劇,並且還表演芭蕾舞

因此,出現星辰般的「斯莫爾尼女孩們」肖像,在此列維茨基全面展現的不僅是心理學家的才華,還有裝飾藝術家的實力七幅肖像畫,或者更確切地說,寓言畫〈Molchanova─科學,Borshchova─戲劇,Alymova─音樂,等等〉。根據專家們的見解,這些畫在整個18世紀成為「整個體系堅定不移的化身」。所指的,當然是美學體系,可以給藝術家更高的評價嗎

E. N. Khrushcheva(左)和E. N. Khovanskaya(右),在貴族少女教育協會劇院巡迴演出的舞台上穿著戲劇服裝演出。 欣賞十幾歲女孩的害羞和優雅,畫家以極其完整的色彩和每一色調的精緻和諧來描繪場景

 

undefined

列維茨基精巧地描繪朋友利沃夫〈N.A. Lvov〉的肖像,他的個性體現啟蒙運動時代人物最大的特徵:崇高的胸懷、才華、純正和高尚的思想。

列維茨基的代表作是M.A. Dyakova的肖像,利沃夫未來妻子、參政院首席檢察官的女兒,閃耀著美麗、魅力和博學。

顯然,他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角色。他被稱為葉卡婕琳娜二世時代的藝術家─該定義在所有方面都是正確的:這一時期的肖像─現在非常清楚地看到─是最重要的藝術。

正如狄亞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成功的察覺:「每一幅列維茨基的畫像都比模特本身更相似,也就是說,較之模特的面孔,他告訴我們更多」。

關於什麼呢?當然,關於時代的靈魂。

列維茨基在彼得堡(Petersburg)的第一個20年是接連不斷的創作高峰,名利雙收:拜科科里諾夫肖像之賜,他成為院士,旋即任職肖像班主任,薪資優渥。與此同時,在他匆促的畫筆下,又陸續出現了數十幅肖像,這些肖像的價值如今已為所有博物館所熟知,在展覽中從遠處閃爍著琥珀的光芒。

列維茨基立即為人注意─罕見的認可,不間斷的訂製:在車間裡,多達半百張畫布就位,而車間本身燈火通明,他在自己的小房子裡,在富裕美滿的家庭中,過著「充實而簡單」的生活。關於當日外貌「快樂」的列維茨基的訊息,滑過時間的深處而來,辮子上繫著一條雅緻的波紋帶子,乾瘦,短矮,扭曲,動作尖銳,尖鼻子,擁有一雙活潑靈動的眼睛。

同時代人注意到學院收藏品的奢華及其走廊的迴聲。三十年來每天早晨這些走廊迴響列維茨基教授從前門到教室的鞋跟聲。

藝術學院是龐大的宮殿機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嚴厲的官僚體制卻帶來出色的培訓成果─每一個經過訓練的人都成為最優秀的專業人才,也就是說,畫家擅於繪畫,建築師精於建造,雕塑家長於雕塑。

列維茨基在學院教授肖像畫課程,他的一生與藝術學院息息相關─當他在門徒身上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時,滿懷喜悅,同時感覺有些缺陷:列維茨基的學派被認為是第二級藝術,因為它不需要「創作」(例如歷史繪畫),因此學院官員以傲慢和藐視的態度對待藝術家。

「沒有什麼比聽見同儕們說:他是畫肖像的更糟糕。」

一個狡猾的叛變時代,永遠改變自己的價值觀!

從老舊文件吝於流露列維茨基癖好的點滴,他曾派遣學生們鑽研范戴克和林布蘭特。

林布蘭特的光線使列維茨基非常激動,這些微紅的閃光反照在他創作於1779年的G.K. 列維茨基的肖像上。父親慈祥明哲的面孔,為兒子操心勞碌...畫像值得裝飾世界任何一家畫廊─帶著林布蘭特的力量和人類本質的熱忱,完成這件不甚大幅的油畫。

但是,他的老人獨自一人,在一列其餘肖像中完全孤獨。那一列肖像全都較他年輕,更積極,更主動。

列維茨基的密友利沃夫便是如此,利沃夫多才多藝,建築師、畫家、詩人和音樂家,阿那克里翁(Anacreon)的譯者,在許多地方聳立他設計的建築物。

同時,靈魂晶瑩剔透、美麗絕倫─與18世紀所有肖像畫家一樣,列維茨基獻身女性永恆之美的祭壇。 「列維茨基難道不是詩人嗎?何等女子和何等手法他傳達給人類」康斯坦丁‧科羅文驚嘆云。

熾烈又精湛的傳達:美妙的Ursula Mnishek─銀色髮粉和緞子,芙頰嫣紅的美麗臉龐,傲慢的彎眉和神奇的眼睛,聰明而深沉,但不達靈魂。

作為「冷情女神」的對照體─交際花和諂媚者,「第一位喜歌劇歌手和第二位正歌劇歌手」,意大利女子Anna Davia Bernuzzi。

但是,最吸引藝術家的是,博學之士和人道主義者,在這些人之中,他看見崇高目標和社會公益活動的結合,相信賦予生命是為了閃耀生命。

列維茨基和狄德羅〈Didro〉獨處,帶著生成的想法為其寫生。狄德羅在家,摘下假髮,穿上長袍。 「不經心的敞開脖子,昂起寬額大腦。他心神不寧,同時汲汲營營且生氣勃勃。」他的夢想得到具體建議的型式。

狄德羅既希望又懷疑的說:「防止農奴暴動對抗主人的一種極好的方法:做到根本沒有農奴。」肖像展現他沉穩尊嚴和苦笑理解的神情。 「俄羅斯人」狄德羅生性溫和,但是機智在他的臉上處處萌生。 (狄德羅喜歡肖像,隨身帶走畫作,最後將其留給家人並遺贈給女兒。)

狄德羅在頓悟之時展現在列維茨基面前。生動的臉上各種情緒交錯,憤怒和喜悅,沉思和平靜。頓悟不是開心的事,不開心─在預期之中。

在孔雀羽毛的後面,哲學家看出烏鴉。甚至葉卡婕琳娜也明白,他在她身上看見「目光短淺和頭腦簡單的思維」。

在巴黎,他總結他們的會面:「葉卡婕琳娜,無疑是一個專制的人。」

但是幻覺持續了多久。 他們散落在空中。不僅狄德羅還有列維茨基及其忠實的朋友─啟蒙運動者和人道主義者,多麼願意相信葉卡婕琳娜是一位理想的君主。

其中之一是目光炯炯的利沃夫,提出女皇肖像的想法:葉卡婕琳娜是正義女神殿的立法者, 莊嚴從容地出現在月桂花環上,慈顏善目地微笑,白色綢緞衣裙窸窣作響。列維茨基解釋說:「為公共利益犧牲自己寶貴的安謐。」

 赫爾岑(Herzen)稱她為「白髮蕩婦」,以開明而公正的女皇角色出現在肖像中。

但是幻想是幻想,生命就是生命。

藝術家的朋友、十八世紀的啟蒙者尼古拉‧諾維科夫〈Nikolai Novikov〉高聲道:「真理指導我的筆!」〈N.I. 諾維科夫肖像〉。

列維茨基描繪他如同其深深尊重的人。我們在肖像上看到的人物,類似狄德羅,指導國王和無意義、不理智、愚蠢和幸災樂禍的「大貴族」。

像所有人一樣,他知道女皇躲藏在「五花八門」雜誌的背後,命令僅以「微笑的精神」來撰寫諷刺作品,並讚揚「信仰和法律的堅定捍衛者」……但諾維科夫依舊憤怒地撰寫貧窮和農奴制,至於「五花八門」的女主人,意思是女皇,則用各種各樣的言辭指責。

瞧出這一點,葉卡婕琳娜無恥的棕色眼睛,從列維茨基的肖像作品中如此華麗地望去,能否不閃爍著最兇猛的惡意?她破口大罵。

但是諾維科夫遵循當時狄德羅引人入勝和最反動的思想:「異議權……是……自然法,不可轉讓和神聖的權利。」反對,不只是文字,並且是自我的所有行為。在飢餓的1787年,麵包分配給將近100個村莊的農民。

列維茨基為他的朋友感到驕傲。在肖像中歌頌人格尊嚴,只遵循自己靈魂之高尚思想。

拉季舍夫〈Radishchev〉對葉卡婕琳娜來說是比普加喬夫〈Pugachev〉更糟的造反者,而諾維科夫更甚於拉季舍夫。

當時非常喜歡給出問題並得到答案。例如,狄德羅以書面形式向女皇提出八十八個問題,她只給出七十五個問題。然而諾維科夫回答這些問題是在什利斯堡要塞潮濕的密屋囚室裡,那裡有200名士兵和78座炮看守。

無畏的列維茨基對遭黜的朋友不離不棄。就在那時,藝術家創作了18世紀偉大啟蒙者的肖像。

到1790年代,列維茨基不可逆轉地開始失去知名度:贊助人和主要顧客(大臣貝茲伯羅德科親王〈Bezborodko〉、藝術學院院長貝茲克伊伯爵〈Betskoy〉)位子動搖。

貝茲伯羅德科將國家權力敗給波將金,涼風從帝王的高處吹向暮年且已經不被需要的貝茲克伊,決定了共濟會會員尼古拉‧諾維科夫的「事業」。諾維科夫名字與列維茨基密不可分,至少是因為「不勞而食者」出版商的外觀正是因列維茨基的肖像畫而為人所知。

從那時起,列維茨基也不再受歡迎。

現在,列維茨基與諾維科夫和其他俄羅斯啟蒙人士的友誼決定宮廷對他的態度。畫家曾經,如同諾維科夫,是共濟會會員,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葉卡婕琳娜對他們的態度也很明確。

列維茨基命運的主要謎團之一─是藝術家生命路途最後25年的創作沉默。畢竟,在此期間,他只創作了十幾幅畫。的確,這些畫作出類拔萃,但是對於這樣的大師來說,是不是太少了點?

徒然將它完全歸因於眼疾,眼睛的疾病僅在晚年導致列維茨基失明。不,藝術家在90年代中期沒有眼瞎,正是在這些年裡,他終於恢復視力。在這方面幫助他的是生活本身以及卓越的摯友─作家和啟蒙者諾維科夫。

在某個瞬間,列維茨基無比清楚的感到自己狀況的所有虛假。他細膩的心智和誠實坦率的靈魂因每日每時圍繞他的虛假和偽善的感覺而顫抖。他因為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在參加某種巨大荒誕的欺騙而顫慄。

 …生活似乎仍在繼續。從早,藝術家站在畫架前,畫作接著畫作離開工作室,取悅顯達的訂購人,但是只有畫家悶悶不樂。創造的幸福已經蕩然無存。剩下的是揮之不去的不滿和空虛的感覺。

斯塔索夫堅信,當時的藝術家的才華「被毀壞,被扭曲,全部耗費在假裝和臆造主要本質的謊言上,以及細節的排場和炫耀上」。

藝術家正在尋找新的道路,尋找走向人民和民族主題的道路。

他繪畫女兒身著民俗嫁裳的肖像。

可惜…長期的訂製肖像起著一定的作用。阿加莎的畫像沒有完成。他成為沙龍式空泛的畫家,遠離生活的真相,儘管作畫的原因是家庭的歡樂─即將到來的獨女的婚禮。

藝術家的靈魂因宮殿的日常生活和尊貴的肖像而空洞,幾乎每幅畫布都有矯揉造作、甜膩和冷漠的痕跡。簡而言之,藝術家在嘗試創造一位高尚精神的年輕女子的形象時失敗了。

藝術不能原諒經久不變,儘管小幅讓步和半真半假。有時,列維茨基的許多沙龍式作品如今向他報仇。出色的工藝,對色彩、圖案、色調的掌握無法取代藝術的價值─真理!這種崩潰,心力交瘁,細膩的藝術家敏銳地感覺到與日俱增…從事訂製工作的每分每秒變得無法忍受。所有的這些驅使藝術家過著孤獨、閱讀和痛苦沉思的生活。

那些年代已經遠去,彼時新穎的眼光、年輕的雙手和一顆溫暖的心靈視人類世界如同某種明亮、快樂和想望的天地。當他還不知道宮廷幕後衝突的所有污垢的時候,在宮殿輝煌的外牆和上流社會的微笑的背後,他看不見所有的殘酷,有時甚至看不見所有這些偉大創作的命運之丑陋可怕,現在他意識到了一切。

...出現了一個合理的問題。你是否認清彼得堡上流社會的種種虛假?你感知人民悲慘的命運嗎?起來反抗!

然而列維茨基還沒有做好戰士角色的準備。他無盡的疲倦,眼疾令他心慌。他因此而煎熬、憂愁和沈默。

單調的日常生活流逝。顯赫的訂製人以及朝廷開始忘記曾經名揚天下的大師。在短短的兩三年間,藝術家陷入貧困。

列維茨基離開藝術學院。每年撥給他200盧布的養老金,菲薄的施捨帶給將近二十年獻身教育年輕畫家的藝術家深沉的侮辱。顯然,健康和視力的虛弱只是因為與學院領導摩擦而離開的藉口。列維茨基因而不受歡迎。

他靠微薄的退休金為生,背負家庭的負擔,隨之而來的失明,長期的困頓,以及為生存而忍辱偷生。

有一個同時代人見證此一場景:一個瞎子老人在藝術學院的教堂裡跪了幾個小時。

列維茨基去世,享年87歲,幾乎被遺忘曾經是一位藝術家。據信,對於他而言,「日落公式」延續了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從1800年代初開始,女官普羅塔索娃的肖像,卡盧加企業的比利賓家族之肖像─實際上,這幾乎是曾經多產的天才畫筆這段時間的碩果僅存。

時代枯竭,歌手不語,他創造數百幅畫作,全是時間的模塑,都是十八世紀的人物。

但是,不僅列維茨基給我們展示殷勤有禮的世紀,還有時代,當俄羅斯的向心力得到發展:數十個名字,數十個形象─進行龐大國家組成運動的人物。正是他們從畫布上自豪地看著我們,由魔法師─藝術家將肉體和血液轉化為流動的透明色彩,刻印在手勢和瞇眸─深情或殘酷,寒冷或深思的陰影。

葉卡婕琳娜的「黃金時代」像海市蜃樓一樣融化。他們的時代,「刻薄」和光榮的人們,懂得愛與恨,永遠留存。

還有:不能不標示我們所謂的創造精神的發展。列維茨基與羅科托夫〈Rokotov〉是最高水平的藝術家,將俄羅斯的肖像藝術帶到歐洲乃至全世界。令人羨慕的命運,偉大的使命。他非先驅,卻是俄羅斯最早的肖像天才之一─正是起源於此,從「嚴峻而明智」的時代末期開始,然後結成一條實心鏈:吉普林斯基、布留洛夫、克拉姆斯柯依、葛、列賓、謝羅夫。這些姓名在俄羅斯文化中環環相扣,決定各自的心路歷程。

 

undefined

葉卡婕琳娜二世─正義女神殿的立法者

Екатерина II –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ница в храме богини Правосудия〈1783〉

傳統上,「葉卡婕琳娜二世─正義女神殿的立法者」〈1783〉是一幅「禮儀肖像」。繪畫中華麗莊重的背景與葉卡婕琳娜的白色盛裝和紅色勳章相映成趣。繪製葉卡婕琳娜二世盛裝肖像畫的倡議人是著名的詩人、建築師和音樂家利沃夫〈N. A. Lvov〉。繪畫的內容通過整套寓言揭示出來。葉卡婕琳娜立於正義女神─泰美斯神的神廟 。女皇在祭壇上燃燒罌粟花,根據古老的傳統,它被認為是睡眠與和平的象徵,從而表達她為俄羅斯的繁榮而犧牲自己和平的意願。聖弗拉基米爾勳章強調對祖國的功勳。遠方航行的船隻─講述了俄羅斯在黑海的勝利。女神泰美斯的雕像,以及在葉卡婕琳娜的腳下的法典和一隻喙上銜有橄欖枝的老鷹,象徵著一個開明、強大且和平的俄羅斯。這幅畫反映貴族知識分子對理想君主的期待。

 

博羅維科夫斯基〈1757–1825〉

弗拉基米爾‧盧基希‧博羅維科夫斯基的作品同時屬於兩個世紀。啟蒙時代最後的一位畫家,他似乎正在準備俄羅斯浪漫派的出現:傳記和「唯理性主義者」相關的教育,情感上他嚮往將取代他們卻仍然未知的一代。他的藝術是異質的,他的命運在所有外在的順遂的表面下〈功成名就、桃李豐碩〉,內心卻猶如戲劇般的跌宕起伏。

他的藝術勝景瞬息短暫─在18至19世紀之交的十幾年間─卻美不勝收。

他創造了許多當代人物的肖像,然而他最璀璨的才華在一系列女仕肖像中得到展現。它們不像男性肖像那麼外形奪目,而是身形小巧,有時與構圖決定相似,但是它們的勝處在於非常細緻的傳遞人物性格以及難以捉摸的精神生活活動,並且結合溫柔的詩人情感。

弗拉基米爾‧盧基希‧博羅維科夫斯基出生於烏克蘭小城鎮米爾哥羅德。父親盧卡‧博羅維科(Luka Borovik)是當地哥薩克中校,擁有一棟房子和兩塊小土地。遵循傳統,他的四個兒子曾在米爾哥羅德軍團服役,但弗拉基米爾在中尉軍階退休,並獻身於繪畫。

為鄉村教堂繪製聖像的父親,教授孩子們聖像繪畫,博羅維科父子在當地的藝術圈中享有盛名。在基輔烏克蘭藝術博物館和俄羅斯博物館保存著年輕畫家繪製的聖像。除了聖像之外,本著遍布烏克蘭的半繪畫專業的幼稚精神,博羅維科夫斯基還繪制肖像。

偶然的事件助他脫離偏遠省份。

兩幅寓意畫作徹底改變弗拉基米爾‧盧基希的命運,這些畫作是為裝飾克列緬丘格宮而創作的,該宮殿是葉卡婕琳娜二世出巡克里米亞路上建立的幾個「行宮」之一。

詩人朋友V.V. Kapnist〈因大膽作品而被從聖彼得堡流放到故鄉烏克蘭〉吸引他從事此項創作。Kapnist作為基輔省貴族領袖,曾經為迎接葉卡婕琳娜二世的盛典起草「波將金村莊」。

畫作得到女皇的賞識,並討好她的虛榮心。其中一幅描繪的是農民形象的彼得一世和在田野播種的葉卡婕琳娜二世,而另一幅畫,女皇化身弥涅耳瓦,周圍環繞古希臘聖賢。女皇的讚揚為博羅維科夫斯基開闢通往聖彼得堡的道路。

這位30歲的畫家已經無法進入美術學院,因此從傑出同鄉D. G. Levitsky那裡得到私人課程,而從1772年起拜師在葉卡婕琳娜二世宮廷工作的奧地利著名畫家I. B. Lampi,還複制了歐洲繪畫的最佳範例和自己導師的作品。這足以使他完美地掌握專業技能。

1794年12月4日左右,I. B. Lampi致信美術學院委員會,要求授予其門生博羅維科夫斯基院士稱號。顯然,提交的是「葉卡婕琳娜二世在沙皇村公園散步」。這個要求說明外國藝術家給予俄羅斯學生才華高度的評價。在北都呆了四年之後,Lampi把自己的工作室送給博羅維科夫斯基,這對師生良好的關係不言可喻。

從自己老師那裡,他學會精湛技術、輕巧手法、構圖技巧以及奉承肖像主人翁的能力。在著名的建築師、詩人和音樂家利沃夫〈N. A. Lvov〉的家裡住了十年,博羅維科夫斯基身處俄羅斯傑出藝術人物圈子,充滿了象徵主義的思想。這種新趨勢與藝術家平靜、憂鬱的心境相呼應,他的簡單生活方式不受名望或金錢的影響。弗拉基米爾‧盧基希完全專注於藝術,他的技巧很快就受到訂製人的讚賞。

到1790年,他成為最著名的肖像畫家之一。1795年,他獲得院士的頭銜,七年後,任職藝術學院顧問。他甚至以時髦肖像畫家馳名,來自最高層人士到皇室成員的訂製如雪片般紛至沓來。

博羅維科夫斯基是繼羅科托夫〈F.S. Rokotov〉和列維茨基〈D.G. Levitsky〉之後第三位偉大的俄羅斯肖像畫家,他非常努力創作,他的藝術遺產廣博而多樣。他不僅在禮儀肖像上表現出色〈他在這一流派中的許多作品都被尊為範本〉,在親密畫像和小型繪畫也不遑多讓。他認真負責,勤勉工作,完美地完成所有的工作:不僅是訂購人不計其數訂購的大量副本,甚至還有要求他追隨某些時髦式樣的肖像。

他的藝術勝景瞬息短暫─在18至19世紀之交的十幾年間─卻美不勝收。正是那時他創造保羅一世肖像、國務卿特羅什欽斯基〈D.P. Troshchinsky〉肖像,傳達這位脫離低層之傑出人物的內在力量,以及禮儀肖像─出奇美麗且奇風異俗的穆爾塔扎‧庫里汗〈Morteza Qoli Khan Qajar〉肖像、富有表現力地展現一位因熱愛奢侈而被稱為「鑽石公爵」的庫拉金〈A.B. Kurakin〉華麗肖像,以及因其罕見的傲慢而被稱為「孔雀」,坐在椅子上,旁邊桌上堆滿手稿的傑爾查文〈Derzhavin〉肖像。

然而他最璀璨的才華展現在同樣年代所創作的一系列女性肖像。它們不像男仕肖像那般外形奪目,而是身形小巧,有時與構圖決定相似,但是它們的勝處在於非常細緻的傳遞人物性格以及難以捉摸的精神生活活動,並且結合溫柔的詩人情感。

為了獲得美麗的女性形象,博羅維科夫斯基創造了某種風格的肖像畫:手撐在物件上陷入沉思的半身像,安靜的風景襯托著穿著輕薄的慵懶嬌軀。女主人公們獨特的臉龐,每一個都妙不可言的精彩!

藝術家長期保持著自己卓越的技藝和敏銳的眼睛。

博羅維科夫斯基培育兩個學生,其中之一是阿列克謝伊‧韋涅齊亞諾夫〈Alexey Venetsianov〉,他從自己導師那裡獲得對世界的詩歌情感。

到1810年,博羅維科夫斯基的作品出現轉變,走向浪漫主義,但他的積極性衰減。疲勞和冷漠沉浸在藝術家的靈魂中。他思念故鄉,提供自家作為來到聖彼得堡的同鄉的安居之地,並且給予幫助。博羅維科夫斯基性格孤僻,不喜喧鬧和紛擾,未曾在學院任教,也沒有開辦學校,儘管眾所周知,學生總是與他同住。

其中的一幅畫作是I.V. Bugaevsky-Grateful繪製的弗拉基米爾‧盧基希肖像,而未來「風俗畫之父」的韋涅齊亞諾夫則為他的老師寫了第一本傳記。

博羅維科夫斯基的晚年令人噓唏。新的風格取代了舊的品味,而博羅維科夫斯基的名字退入陰影,將地位讓給年輕的名字:已經閃耀的吉普林斯基〈O. A. Kiprensky〉。

他是一個孤獨的人,即使是從前,他也滿足於的小範圍的朋友圈,但是現在他變得完全不友善,甚至避開書信。

藝術家的自甘隱居越來越具有病態的性格。環顧周遭的不正義,他心有如刀割。

在共濟會分會「垂死的獅身人面像」裡,在慈善事業中,當然還有在藝術上,尋找解脫痛苦的仙丹靈藥。向來傾心宗教信仰的博羅維科夫斯基〈斯摩棱斯克公墓教堂的聖像壁,喀山大教堂的聖像〉,於1819年被神秘主義、宗派主義所吸引,並加入「精神聯盟」。然而在此等待他的是痛苦的絕望─缺乏誠意且裝模作樣。

當時少有的訂製肖像畫枯燥無味、生硬平淡、色彩暗淡。宛如一個身心破敗的人:他開始將信仰與喝酒和懺悔結合在一起。有時只有在父親古斯里琴安靜的撥彈下,唱著烏克蘭歌曲,才能使藝術家復活。

1825年4月6日,博羅維科夫斯基因突然的心力衰竭而去世,葬在斯摩棱斯克公墓。

一位描繪多愁善感女性形象的精緻詩人離去了,但是他技藝的最偉大範例為浪漫藝術家的創作成就鋪平了道路。

 

undefined

葉卡婕琳娜二世在沙皇村公園散步〈以「魯緬采夫勝利」方尖碑為背景〉

Екатерина II на прогулке в Царскосельском парке〈С обелиском „Румянцева победам“ на фоне〉〈 1800年代末-1810年代初〉

「葉卡婕琳娜二世在沙皇村公園散步肖像」,標誌著肖像體裁的新觀點,使波羅維科夫斯基有別於前輩。這是對女皇形象進行室內詮藝術釋的首例。藝術家呈現身著寬大斗篷和包髮帽,居家形象的葉卡婕琳娜大帝。年華老去的官夫人,「喀山女地主」,如同女皇喜歡如此稱呼自己,拄著拐杖在沙皇村公園的林蔭小道散步,旁邊是一隻忠心的英國靈緹犬。

從亞歷山大格利岑公爵的回憶錄中可以知道,葉卡婕琳娜沒有為藝術家擺姿勢。他可以在散步時間和在假日的宮殿看到她。但這顯然不夠。因此,女皇的面貌缺乏個人特徵,與她典範的形象少有相似。為了肖像,藝術家由女皇最喜歡的宮廷女侍瑪麗亞佩雷庫西希納(Marya Perekusikhina)身穿女皇衣裙擺姿勢。雖說肖像不為女皇所喜,然而重繪和複制卻廣為流傳。

博羅維科夫斯基作品中多愁善感的情緒也感染女皇的形象。「葉卡婕琳娜二世在沙皇村公園散步」肖像〈1795年,國家特列季亚科夫畫廊─背景是切斯梅柱〈Chesme Column〉,第二版本─俄羅斯國家博物館,背景為魯緬采夫方尖碑〈Rumyantsev Obelisk〉〉。正如今日眾所周知,肖像並非女皇訂製。它是對藝術家才能的考驗,目的是在宮廷展示,最有可能的是,這全是那個利沃夫〈N. A. Lvov〉的主意和想法以及擬定的命題。畫中的女皇並非寫生繪就〈順便一提,正如所有俄國大師所為〉。

眾所周知,葉卡婕琳娜二世並不讚許博羅維科夫斯基的作品。這裡集結所有不利於藝術家的情勢。葉卡婕琳娜與肖像的「相識」正值她對傑爾查文〈Derzhavin〉的惱怒。傑爾查文在頌歌「偉大女皇葉卡婕琳娜二世蒞臨蘇沃洛夫(Suvorov-Rymniksky)伯爵的勝利盛典」中頌揚蘇沃洛夫。

肖像只給博羅維科夫斯基帶來委任〈院士〉的頭銜,而非傑爾查文─利沃夫圈子成員夢寐以求的院士〈院士頭銜藝術家後來獲得〉。俄羅斯國家博物館藏品的肖像為魯緬采夫所訂製,因此,為了紀念魯緬采夫─扎杜奈斯基〈Rumyantsev-Zadunaisky〉的勝利,卡古爾方尖碑〈Kagul Obelisk〉取代切斯梅柱。 繪於19世紀初的肖像較為枯燥無趣,強調明暗的立體感和精緻的細節描繪。

博羅維科夫斯基創造了對當時而言不尋常的肖像。葉卡婕琳娜身著長睡袍和包髮帽在沙皇村公園散步,腳下是她喜愛的應靈緹犬。她不是費利薩〈Felitsa〉,不是從天而降猶如上帝般的女皇。出現在觀眾面前,是一個簡單的「喀山女地主」,這是出現在她生命最後幾年她所喜歡的生活。

提醒各位,正是這個形象,普希金將她描繪在他偉大的「榮譽的故事」和「上尉的女兒」(正巧在1820年代,版畫師烏特金依照博羅維科夫斯基的肖像完成版畫;拜版畫之賜,博羅維科夫斯基的創作猶如獲得第二個生命,並且取得巨大的成功)。

博羅維科夫斯基筆下的形象絲毫沒有使我們憶起「葉卡婕琳娜─立法者」:原因是這十年來藝術品位的改變─從經典的崇高理想到幾乎是多愁善感地詮釋樸實農民形象的風俗畫。

arrow
arrow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