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大多數人都知道氣派的帝都聖彼得堡 華麗的宮殿和寬闊的廣場、壯觀的大教堂和宏偉的博物館。然而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的《罪與罰》則是描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城市冷漠與殘酷這是貧民窟,住著貧窮的工匠和飢餓的大學生以及居無定所的流浪漢,到處充斥著絕望和窒息的氣氛。

 

undefined

undefined

 

還是這條木匠巷,站在街口,放眼望去,每一條街都被另一條街橫隔阻斷,仿佛身陷囹圄,沒有出路。這裡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生活與創作的地方,也是小說《罪與罰》故事場景的原型。為了追逐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文學足跡,多少人穿梭在這充滿書中人物身影的巷弄之間。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杜斯妥也夫斯的彼得堡作家在小說中創造的聖彼得堡面貌

塑造城市面貌的基礎是杜斯妥也夫斯及其周遭人事物在彼得堡的地址,以及其他的街道、廣場和房屋,成為其作品情節展開之所在地的原型。 例如:

「高利貸老婦之屋」〈格里博耶多夫運河堤岸街104號〉;

拉斯柯爾尼科夫之屋」〈公民街19 號);

「索尼娅馬爾梅拉多娃之屋」〈格里博耶多夫運河堤岸街73 號〉

小說發生在乾草廣場以及附近的街道上。在大街上,拉斯柯爾尼科夫遇到一個為贍養家人而被迫賣淫的女孩,斯維德里蓋洛夫在瞭望塔前開槍自殺,馬爾梅拉多夫在街上遭馬匹踐踏,以及肺癆的卡特琳娜伊凡諾夫娜在橋上吐血。

作者本人準確地描述故事發生的所有地方。

小說《罪與罰》中的乾草廣場和索涅奇卡馬爾梅拉多娃之屋

undefined

 

乾草廣場是杜斯妥也夫斯基作品中描述的主要場景之一。此前,這裡曾經是市集,作者是這樣描述乾草廣場:所有擺攤的小販,還有在大小舖子裡做生意的商販,全都關上店門,或者收拾起自己的貨物,像他們的顧客一樣,各自回自己的家。

在低層的小飯館附近,在乾草廣場上一幢幢房子又髒又臭的院子裡,特別是在那些小酒館旁邊,聚集著許多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的手藝人和衣衫襤褸的人在這些地方,衣服破爛不會招來任何傲慢蔑視的目光,任何穿著走在街上,都不會惹人惱怒。」

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的主人翁拉斯柯爾尼科夫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員,並且在整部小說中乾草廣場都在向他招手。在這裡,他聽說明天,晚上七點整高利貸老婦「將獨自留在家中」,於是在這裡,出現犯罪的想法。在乾草廣場,他當眾懺悔:他的心立刻柔軟,淚如泉湧,他站在那裡,突然伏倒在地上他跪在廣場中央,向地上磕頭,懷著喜悅和幸福的心情親吻著這片骯髒的土地。拉斯柯爾尼科夫意識到自己的罪行,在受到懲罰之前謙卑悔改。

從乾草廣場沿著花園街步行到科庫什金巷,然後走出巷子來到格里博耶多夫運河上科庫什金橋,從那裡可以清楚地看到運河的蜿蜒曲折。

undefined

undefined

杜斯妥也夫斯基時代,格魯海亞河流經此地。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河道被拉直,並且稱之為葉卡捷琳娜運河,而民間則稱之為卡捷的運河〈卡捷為葉卡捷琳娜的暱稱〉。

索涅奇卡馬爾梅拉多娃住在格里博耶多夫運河堤岸街73 號, 喀山街交叉處,距離科庫什金橋只有一個街區,從橋上可以看到她的房子的邊緣。

《罪與罰》小說中拉斯柯爾尼科夫之屋

undefined

 

讓我們前往拉斯柯爾尼科夫之屋。穿過科庫什金橋,沿著木匠巷步行,直到其與公民街拐角處。

根據大多數研究人員的說法,主人翁住在公民街19 號與木匠巷5 號拐角處。杜斯妥也夫斯基寫道:「七月初,在酷熱的時候,傍晚時分,一個年輕人走出他在C巷向二房東租來的斗室,來到街上,彷彿猶豫不決,慢慢地往K橋走去。」

以前這是一棟五層樓房,如今是四層,通往院子的通道是關閉的。如同小說《罪與罰》所述,有13級台階通向閣樓。四樓的房間為羅季拉斯柯爾尼科夫租用。木匠巷9 號亦可覬覦為拉斯柯爾尼科夫之屋,此地有 院丁住處,與小說《罪與罰》中描述的主人翁拿斧頭的地方非常相似。

在房子的拐角處有一個由花崗岩和青銅製成的高 165 公分的高浮雕,在花崗岩板上刻有「拉斯科利尼科夫之屋」的字句。在此,可以看到兩塊刻有 1824 年洪水標記的大理石牌匾。

高利貸老婦被謀殺的致命之日,事件是如何展開的?

小說《罪與罰》中高利貸老婦的房子

我們從拉斯柯爾尼科夫斗室往老太婆家走去,走著和拉斯柯爾尼科夫當天同樣的路線。年輕人離開住處,沿著木匠巷走到科庫什金橋,穿過運河,來到花園街。然後沿著花園街走到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大街。

在花園街的左側,是尤蘇波夫花園,杜斯妥也夫斯基在作品中亦經常提及。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朋友拉祖米欣時常到此散步,在與斯維德里蓋洛夫的談話中也提到這座花園。作家本人喜歡這個地方,他的主人翁夢想著它的重建。

經過尤蘇波夫花園,拉斯柯爾尼科夫「被建造高大噴泉的想法所佔據,以及噴泉將所有廣場的空氣變得清新是多麼美好的事。漸漸地,他產生這樣的信念,如果將夏園擴展到整個戰神廣,甚至與米哈伊洛宮殿的花園相連,那對這座城市將是一件美妙和極其有益的好事。」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大街上房屋的外牆看起來陰森森的,裡面是潮濕的院子和骯髒的正門。這種混亂和絕望的情緒反映在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罪與罰》中,在此聖彼得堡陰鬱的外貌與拉斯柯爾尼科夫的邪惡思想融合在一起。

沿著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大街的右側走到盡頭,總共​​走了3個街區,然後在哈爾拉莫夫橋附近再次走到格里博耶多夫運河堤岸街。在 104 號房子第二個樓道的74 號公寓,住著高利貸老婦。

謀殺案發生後,拉斯柯爾尼科夫穿過拱門走進潮濕陰暗的院子,院子裡公寓的窗戶看著彼此,然後年輕人跟著來到中亞波迪亞切斯卡亞街。

 於是作者創造了聖彼得堡的形象拉斯柯爾尼科夫故事參與者的城市,在此每天都有悲劇在街上發生,輝煌的宮殿掩蓋不了房屋、街道以及普通人命運的淒慘。

 遊覽小說《罪與罰》的發生地,將更深入地發現俄羅斯經歷轉型時代和改革時期的歷史,也將更了解那個遙遠而陌生的城市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彼得堡。

杜斯妥也夫斯的城市,是延續其彼得堡小說和故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城市面貌的真實性有助於增強作品中事件的真實感。

arrow
arrow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