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三駕馬車〈1866〉

Тройка Ученики-мастеровые везут воду

彼羅夫(Васил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Перов)(1834-1882

俄羅斯畫家,巡迴展覽畫派的創始成員之一 藝術傳統的繼承人

瓦西里彼羅夫的畫作成為 19 世紀下半葉繪畫界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加入「巡迴展覽畫派」協會後,藝術家站在批判現實主義的立場上,為他的作品選擇不簡單但重要的主題。

瓦西里彼羅夫的一位學生稱他為「真正的哀悼歌者」,並非徒然:他的風俗畫作中常見的人物是疲憊的農民、飢餓、凍死或是哀悼死去親人的人。但是,彼羅夫的畫筆不僅屬於社會作品,還有整個肖像畫廊,甚至是歷史題材的繪畫。

藝術傳統的繼承人

1834-1852

瓦西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彼羅夫(Vasily Grigorievich Perov)出生在西伯利亞的城市托博爾斯克(Tobolsk),確切的出生日期不明:俄曆18331221-23日(西曆183412─4日)。未來的畫家是西伯利亞某省檢察官格里高利卡爾洛維奇克里登尼爾男爵(Baron George Kridener)的非婚生子一位思想自由的開明人士,接納流亡的十二月黨人於自己家中。母親是托博爾斯克鎮的小市民阿庫麗娜伊凡諾娃。儘管男孩的父母在其出生後不久迅即結婚,瓦西里仍然被認為是非婚生的私生子,根據當時的規定無權獲得父親的頭銜和姓氏。孩子被註冊在小市民階級,並獲得教父的姓氏瓦西里耶夫(Vasiliev)。長期以來,在官方文件上,都稱其為瓦西里耶夫。而開始稱他為彼羅夫已經是就學的那幾年,姓氏彼羅夫,是來自農村的執事因其在習字課的勤奮和熟稔書法而給予的綽號,所以這個姓氏便與藝術家牢不可分。

瓦西里出生幾年後,他的父親被免去公務員職務,舉家遷居阿爾漢格爾斯克(Arkhangelsk),然後搬到多爾帕特(Dorpat)附近的薩斯列普(Suslep)之克里登尼爾祖傳的領地。曾經一段時間瓦西里彼羅夫住在薩馬拉省(Samara Province)兄弟的莊園裡父親第一次婚姻的兒子。在父親獲得Yazykov莊園管家的職位後,一家人於1842年搬遷至下諾夫哥羅德省阿爾扎馬斯(Arzamas)縣的Sablukovo。在此瓦西里罹患天花,疾病的後果視力不佳終身伴隨著他。

於觀賞父親邀請的藝術家的作品之際,男孩對繪畫產生興趣。 1843-1846年,瓦西里在阿爾扎馬斯縣立學校就學,並且住在教師Favorsky的家裡。在這段時間裡,他繼續獨立學習繪畫。母親意欲將兒子送到下諾夫哥羅德省中學,然而父親獲得一份新的工作在皮亞伊甚諾耶村(Piyashnoye因此在中學畢業後,瓦西里被送往亞歷山大斯圖平〈Alexander Stupin〉的阿爾扎馬斯藝術學校,18461849年間他在那裡斷斷續續地學習。男孩刻苦勤學,甚至早於其他學生,斯圖平允許彼羅夫用油畫顏料作畫,並指出:「Vassenka〈瓦西里昵稱〉不會落空他有才華,他會成為一名藝術家。」某些消息來源證實,由於與一名學生發生衝突,瓦西里沒有完成學業。

來到父母在皮亞伊甚諾耶的家,瓦西里彼羅夫著手創作畫作《被釘十字架》,經過整個大齋節期間的繪製,並在聖週完成。畫作曾被放置在尼古爾斯科耶(Nikolskoye)村附近的教堂裡。在1840年代末期,彼羅夫繪就許多肖像和風俗畫作:《乞討的乞丐》、《村莊三駕馬車》、《悼亡節的民間遊園》。

1852-1864

1852年,瓦西里彼羅夫來到莫斯科,決定繼續學業,次年他進入莫斯科藝術學院贊助的莫斯科繪畫、雕塑暨建築學校。他置身一個有趣而多樣化的創作環境中:來自俄羅斯各地的新手藝術家成為他的同,年輕的風景畫家伊凡希施金(Ivan Shishkin)是他的密友,米哈伊爾斯科蒂(Michael Scotti、尼古拉拉馬扎諾夫(Nikolay Ramazanov)以及阿波羅莫克里茨基(Apollo Mokritsky是他的教師,後者是維涅齊昂諾夫(Alexey Venetsianov的學生。

然而,對於年輕的彼羅夫來說,學習的這些年並不容易:起初他無處可住,不斷經受財務困。無以維生無處可居,年輕的藝術家因為貧窮甚至想要放棄學業。但在窮愁潦倒時刻,他得到來自學校老師埃戈爾瓦西里耶夫(Egor Vasiliev的幫助「一位嚴格的...甚至有點墨守成規的古典主義者」,他安置彼羅夫住進自己的家中,並父親般的關懷他。瓦西里彼羅夫在謝爾蓋扎里亞科(Sergey Zaryanko)的指導下完成學業。

1856年,彼羅夫等來第一個成功:以《尼古拉格里高里耶維奇克里德納藝術家兄弟之肖像》在美術學院的比賽中獲得一枚小銀質獎章。此作品仍與19世紀初期的藝術傳統息息相,具有斯圖平學派的特色。然而已經在後來的作品中彼羅夫以創新者現身,1857年繪製的畫作《區警察局局長抵達進行調查》為畫家帶來大銀質獎章。作品引起公眾和評論家的注意,當時的批評家認為他是保羅費多托夫(Pavel Fedotov)藝術傳統的嫡系繼承者,費多托夫本著批判現實主義的精神創作,展現人的生活狀況和性格到何種程度取決於社會環境。在彼羅夫身上,人們看見「費多托夫的直接繼承人和延續者」:

年輕的藝術家拾起從費多托夫手中掉落的畫筆……繼續其著手的工作,彷彿世界上從未有過所有偽土耳其女人、偽騎士、偽羅馬人、偽意大利人和偽意大利女人、偽俄羅斯人、偽神和偽人。

 ─斯塔索夫 Vladimir Stasov

此畫作標誌著 G.I. Khludov收藏的開始。

下一幅畫作的情節來自一首民歌的歌詞:「母親在哭泣,像河水傾瀉姐姐在哭泣,像溪水流淌。妻子在哭泣,像露珠滴落太陽升起,露珠乾。」彼羅夫對E. Ya. Vasiliev指導下的《墳墓場》(Scene on the Grave)這幅畫不滿意,認為它的構圖過於矯揉造作。

「真正的哀悼歌者」

1853年,瓦西里彼羅夫成為莫斯科藝術學院贊助的繪畫學校的學生。該校以不受學術規定的極大自由而聞名,新手畫家在選擇主題時可以表現出相當大的想像力。藉此機會,彼羅夫向教育機構理事會提出畫作《復活節的農村宗教遊行》的草圖。可惜,由於審查的原因,他的想法仍然遭到拒絕,但藝術家並沒有絕望。在他提出新畫作〈《鄉村佈道》〉的同時,並沒有停止創作「被拒絕」的草圖。正是 《復活節的農村宗教遊行》成為彼羅夫收藏在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第一幅作品〈1862 年購得〉。彼時,藝術家已獲得藝術學院的大金質獎章,正在準備為期三年的出國之旅。

1861年,彼羅夫從繪畫學院畢業,並以畫作《鄉村佈道》獲得一金質獎章。昏昏欲睡的地主和思緒憂鬱的農民,低聲絮語的兩人以及認真地聽著神甫的孩童……藝術家在畫布上展示獨特的社會斷面對無聊〈據群眾所稱〉演說家的粗暴無知。

同年,彼羅夫繪製另一幅情節類似的圖畫:《復活節的農村宗教遊行》。畫中展現1860年代的俄國村莊,以及貧窮無知的農民和道德低下的神甫。這幅畫在聖彼得堡引起熱烈的討論:有人稱讚畫家的勇氣和藝術技巧,另一些人對這種視角極為憤怒。一段時間後畫作被從展覽中撤下,甚至禁止在俄羅斯展出。然而,保羅特列季亞科夫為自己的畫廊購得此畫。因購買這幅「無精神」的畫作,特列季亞科夫受到俄羅斯正教會神聖會議反對的威脅,而彼羅夫被放逐到索洛韋茨基修道院。

但是,藝術家並沒有因為評論家的意見而感到尷尬,並且在1862年,他畫下另一幅社會畫作《梅季下午茶》,描繪在喝下午茶的肥頭大耳的懶惰神甫和兩個被僕人從餐桌上趕走的瘦骨嶙峋的乞丐。

瓦西里彼羅夫的計劃幾乎因命運多舛的《復活節的農村宗教遊行》所爆發的醜聞而受挫。藝術家因畫中描繪的主人公的醉酒和乞丐穿著而受到批評。以至於收藏家保羅特列季亞科夫被警方「關切」,要求他不再展示農村宗教遊行。然而,藝術家本人一點也不驚慌,自己的原則也不退卻。瓦西里彼羅夫用未來的創作證明這一點。

18621月,瓦西里彼羅夫獲得帝國藝術學院的獎學金和公費寄讀,並且按照傳統出國進修。1862年底,畫家在藝術學院理事會的推薦下前往歐洲,訪問了柏林、德勒斯登、杜塞爾多夫、巴黎和幾個義大利城市。他參觀柏林、德勒斯登、巴黎的博物館,並在該市最貧窮的地區進行素描。從草圖中誕生街頭音樂家和乞丐,舊物販子和普通市民《盲人音樂家》、《街頭藝人》、《背著手搖風琴的巴黎流浪女樂師.》和《巴黎城郊的節日》。

彼羅夫厭倦國外的生活,渴望返回家園。甚至在寄讀兩年期滿之前,他就致信藝術學院理事會「我冒昧請求理事會允許我返回俄羅斯。促使我提出這個要求的原因,我在此將嘗試說明:在國外生活將近兩年,儘管我非常渴,我卻無法完成一幅令人滿意的畫作對人性格和道德生活的無知,使我無法完成任何一幅作品。」

回到家鄉後,畫家繼續創作關於社會題材的畫作。在1860年代的畫作中出現受壓迫的農民、憔悴的城市小孩、懦弱的富奴僕。後來,瓦西里彼羅夫的學生米哈伊爾涅斯捷羅夫稱畫家「真正的哀悼歌者」。

「藝術盡其所能發揮其真正角色:它描繪生活,解釋生活,對生活現象批判。」弗拉基米爾斯塔索夫

彼羅夫回國後創作的第一幅作品是《送葬》,這與他以前的作品有很大不 同。如果早些時候這位年輕的藝術家拼命譴責現實,他的畫布真實地吶喊著社會的罪惡,那麼新的畫作主要是盼望同情。畫作沉浸著一種悲愴的情緒,標題中「」二字只是一種形式。為農民的最後一程只有他貧窮的家人和一隻哀號的小狗,就連鄰居也沒來和死者告別。藝術家試圖細膩地描繪畫中主人公的悲痛,女人背對著觀眾,畫家明白,在這種情況下,無聊的好奇心觀察一個受苦者的臉是不恰當的。景色在畫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寒冷的冬天,暗淡的色彩,陰霾籠罩著地平線。

延續這個悲傷故事的是《三駕馬車》瓦西里彼羅夫最大的一幅畫作,獻給農民孩童艱難的命運。三個孩子被送到城裡學習,在那裡他們作為工匠孜孜不倦地工作。頂著刺骨的狂風和暴風雪,他們用最後的力量拖曳一桶乾草。孩子們穿著與天氣不合宜的衣物鞋子,外套過於單薄。彼羅夫為選擇這部作品的模特費時甚久,尤其是主角站在中心的男孩,孩子的真實命運比畫中主人公的命運還要悲慘。畫作完成一年後,藝術家得知男孩已經死去。《三駕馬車》首次在展覽中亮相後,傳聞有一位女士前來為畫作祈禱。原來,她是一位在畫布上認出自己兒子的母親。畫作的藝術特徵可以算是 19 世紀的創新,瓦西里彼羅夫以海報的原則構建圖像:空間往觀者的方向開放,主人公轉向觀眾,似乎在尋求幫助。

1869年,彼羅夫與一群藝術家合作,共同創立巡迴藝術展覽協會。在 1871 年巡迴藝術家的第一次展覽上,出現了彼羅夫的畫作《休息的獵人》、《漁夫》和幾幅肖像。

1871 年以來,瓦西里格里戈里耶維奇一直在莫斯科繪畫學校任教,大約 20 年前的自己曾經在那裡學習。加入「巡迴藝術家」行列的彼羅夫,最初完全分享他們的價值。此前一年,彼羅夫著手創作一幅於他而言不尋常的畫作《捕鳥人》,畫中既沒有社會的抗議,也沒有面對殘酷的現實。這種轉折與藝術家的個人生活事件有關。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失去妻子和兩個孩子,只有幼子相伴。為了克服失去的痛苦,瓦西里彼羅夫轉向開朗的情節,讓他想起童年和無憂無慮的時光。彼羅夫畫中的主人公變成「小人物」,忙於簡單的日常瑣事雖然《捕鳥人》畫中沒有隱藏的意,但藝術家用靈魂和對往日的懷念描繪了這幅畫作主人公僕人和貴公子用木笛的聲音引誘鳥兒靠近,靈巧的老者耐心地等待著,而男孩幾乎坐不住,隨時準備砰的一聲關上鳥籠。秋季捕鳥一直是自古羅斯時代以來悠久的傳統。當冬天結束時,在天使報喜的那天,鳥兒必定會被放歸野外。畫中的秋天森林是彼羅夫與另一位著名的「巡迴藝術家」阿列克謝·薩伏拉索共同繪製的。瓦西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因《捕鳥人》獲得教授的榮譽稱號。

1870 年代,瓦西里彼羅夫敏銳的社會作品漸少。在此期間,他在畫布上描繪俄羅斯各省的生活場景《捕鳥人》、《休息的獵人》、《植物學家》以及肖像。他的作品簡單而現,構圖嚴謹,色彩拘謹。同時瓦西里彼羅夫轉向肖像體材。他的肖像畫不是禮儀肖像,而是家居型,充滿舒適與和平。 19 世紀著名的作家為彼羅夫擺姿弄:亞歷山大奧斯特洛夫斯弗拉基米爾、伊凡屠格涅、費奧多爾杜斯妥耶夫斯基。瓦西里彼羅夫畫中的亞歷山大奧斯特洛夫斯基呈現在輕鬆的家庭環境中,伊凡屠格涅夫若有所思,似乎沉浸在自己的思想裡。最著名的肖像之一是費奧多爾杜斯妥耶夫斯基畫像。控背拱肩,雙手抱膝,作家冷漠地望向房間的角落。苦行僧般的灰褐色系列递次變化的色調為肖像增添戲劇性只有作家黑色領帶上的紅色斑點猶如畫龍點睛,使畫像顯得生機勃勃。熟識杜斯妥耶夫斯基的人看到這幅畫像後說道,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可能甚至不需要擺弄姿勢。就這個姿勢,在思索的時刻他真的發愣許久。

「這幅肖像不僅是彼羅夫最好的肖像,總而言之也是俄羅斯學派最好的肖像之一。在其中,藝術家的所有優勢都顯而易見:性格、表達能力、龐大的張力。」

伊凡克拉姆斯柯依

在參與巡迴藝術展覽協會的同時,瓦西里彼羅夫在莫斯科繪畫、雕塑和建築學院任教,並嘗試從事文學工作,描寫關於其藝術經歷的短篇小說《瑪麗亞姨媽》、《人物寫生〈范妮編號30〉》

「於是決定讓范妮根據留給她的地址來到伊戈爾雅科夫列維奇的工作室。 第二天,大約中午,范妮出現了。她謙虛地,甚至膽怯地走進來,只是某種程度上讓人想起一個死去但可愛的女子。白天她看起來比晚上更糟,但似乎更高。她的性格是最普通的,只有深紅色的頭髮,就像提香的抹大拉一樣,很顯眼。看上去大約二十歲左右。

 <…>

范妮安靜地站著。她身體的姿勢很優雅,身材姣好。伊戈爾雅科夫列維奇迷戀地畫著,甚至沒有抽他的煙斗。」

摘錄自瓦西里彼羅夫的短篇小說《人物寫生〈范妮編號30〉》。

1878 年,瓦西里彼羅夫與「巡迴藝術家」分道揚鑣。 「年輕人和列賓一起在排擠老人」,他如此解釋自己的決定。未來,彼羅夫將嘗試各種藝術流派:將繪製幾幅歷史畫作〈《信仰之爭》、《普加喬夫之審判》、《雅羅斯拉夫納的哭泣》〉,著手聖經題材,並繼續畫出驚人準確的肖像畫。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彼羅夫轉向新的流派歷史畫。他計劃繪製三幅關於普加喬夫起義的畫作,然而只來得及完成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分《普加喬夫之審判》的幾幅草圖,其餘的畫布停留在草稿階段。大師的最後一件作品是 1881 年人物眾多的大型畫布《尼基塔普斯托斯維亞特》。

瓦西里彼羅夫於 1882 年死於肺癆,時年 48 歲,葬於丹尼洛夫修道院,後來遷葬在頓斯科伊修道院墓地。在藝術家的墳墓上矗立雕塑家阿列克謝葉列茨基建造的紀念碑。

在如此短暫的一生中,瓦西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彼羅夫創作一百多幅畫作,其中許多作品今天仍然可以在俄國最好的博物館中看到。

 

undefined

送葬〈1865〉

Проводы покойника.

《送葬》Проводы покойника. 1865

在巴黎呆了一段時間後,瓦西里彼羅夫 1864 年返回莫斯科。全然被創作一系列獻給普通人艱苦生活畫作的想法所吸引,年輕藝術家以他特有的熱情開始實現此一理念。瓦西里彼羅夫從國外回國後出現的第一幅作品是繪於1865年的《送葬》

一個悲傷的場景出現在觀者的眼前:一輛古老的小雪橇在白雪皚皚的道路上緩緩前行,上面勉強載著簡陋的棺木和兩個孩子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位置是如此的狹隘,寡婦只好坐在棺材邊上,以便駕著瘦弱疲憊的馬兒,慢慢地拖著雪橇沿著積雪的道路前進。

如果仔細觀察瓦西里彼羅夫的畫作《送葬》,會注意到藝術家使用對角線構圖,理論上應該傳達活動、行動,然而,他的主人公的姿勢和臉部的表情缺乏強烈的感覺,儘管失去親人總是痛苦和抱怨世界的不完美。女孩坐著,漫不經心地看著馬路,半抱棺材,男孩睡著了,裹著一件皮。他們的母親低著頭,彷彿沉浸在悲愴的思緒中,這些並不妨馬兒有条不紊拖著雪橇向村子墓地走。從瓦西里彼羅夫的畫作《送葬》中散發認命和絕望,籠罩在悲愴送葬過程上的灰雲只會加深憂愁和陰鬱的印象。

藝術家通過對比色調描繪一個陰沉的冬日:黑暗的烏雲與灰白的積雪和隱藏在雲層之後的太陽閃亮的光點併陳。這種結合使得彼羅夫盡可能清楚地傳達正在發生的悲劇:失去養家糊口之人和家庭的支柱、厄運和在劫難逃的認知、對上帝旨意的順從,畫作給評論家和公眾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瓦西里彼羅夫因此畫獲得特別獎,而兩年後,《送葬》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

同時代人對藝術家的作品高度讚賞,特別是他被授予院士稱號,並延長了兩年的寄讀費用。《送葬》並非瓦西里彼羅夫以思想現實主義風格創作的唯一作品,他還創作幾幅描述農民和工人生活的畫作:《城門旁的最後一家酒館》、《投河的女人》、《三駕馬車》、《女教師的到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俄羅斯 藝術
    全站熱搜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