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普希金肖像

Портрет А.С.Пушкина〈1827〉

特羅賓寧Василий Андреевич Тропинин30.03.1776 — 15.05.1857

對於所有造型藝術愛好者來說,從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特羅賓寧同代人到今天他的崇拜者,毋寧是幸福的。上帝不僅賦予藝術家巨大的繪畫才華,而且還賜給謙卑與智慧。除此,對於一位傑出的俄羅斯肖像畫家悲慘樂觀的命運,也許,找不到其他解釋。當時以毫無爭議的藝術才華聞名的年輕農奴特羅賓寧,做為伯爵新娘的嫁妝,陪嫁到其他伯爵的家庭,定居在新主人的莊園,不久他就從那裡被送到聖彼得堡學習糖果糕點技能

農奴「小廝」瓦西亞〈特羅賓寧小名〉曾經受到懲罰。 事情的原委是,收拾要清洗的鞋子後,他忘記交代的工作, 取而代之的是,用木炭和黑鞋油直接在下房的牆壁上塗鴉人頭。 他只是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 而且,儘管仍然完全不擅長,他還是想盡辦法抽出一點兒時間來畫畫 當男孩在莫爾科夫伯爵家做工的時候,對於年輕畫家的父親將瓦西亞送到畫家門下當學徒的要求,對方回答:「毫無意義!」

 「小廝」卻成為十九世紀上半葉最傑出的肖像畫家之一。 瓦西里特羅賓寧直到47歲時仍是農奴

在自己漫長的生命中,瓦西里特羅賓寧創作了不少享譽的畫作肖像、風俗畫。 這些作品非常優秀。 在其許多作品中,尤其是晚期的作品,您會認出莫斯科貴族熟悉的面貌,其中以天才里博也多、果戈里、屠格涅尤為出彩。

但是三幅肖像:兒子、鞋匠和普希金的肖像閃耀,猶如特羅賓寧作品中不可企及的巔峰

它們彷彿反映出更為燦爛的某些瞬間,當藝術家以一種唯一且獨特的輕盈和自由,宛如吟誦天籟般的自然之歌。裡面蘊含新鮮、飽滿的精神力量、完整以及內心世界的堅不可、對人類的熱愛、滿懷的善良。這些畫作體現畫家人格的屬性,開闊,忠於他的志向,關懷他人的不幸,寬恕平庸生活的許多困難。

特羅賓寧留給世人人道的痕跡,也許是一些天真無邪的世界觀。

特羅賓寧生平

特羅賓寧出生在諾夫哥羅德省卡普沃(Karpovo)村米尼赫〈A.S. Minikh〉伯爵的農奴家庭中,父親是伯爵的管家。瓦西里被送往諾夫哥羅德的一所學校,在那裡他學習閱讀、寫作、算術、創世紀的基礎知識和繪畫。老師只教他們常識的事物,而知識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因此,這位小藝術家從朋友同學們那裡取得民間木版畫,並獨自試圖臨摹它們。

離開學校後,男孩被帶到老爺莊園裡工作。繪畫的慾望在他心中越來越堅定,但他找不到任何適合繪畫的東西。那時,瓦西亞開始幫忙在主人房間侍候的女傭。為此,女孩們允許他在沒有主人的情況下進入房間,並繪製他認為是藝術的所有東西。瓦西亞的繪畫沒有人認真對待,周圍的人只是嘲笑他。總之,關於在米尼赫家中的日子,特羅賓寧不想回憶。僕人們不喜歡這個男孩,並把他父親管家加諸他們的所有怨氣,都發洩在他身上。

90年代初期。農奴特羅賓寧一家作為嫁妝轉歸伯爵米尼赫小女兒嫁給莫爾科夫(Irakli Ivanovich Morkov)的納塔莉亞(Natalya)所有,同時特羅賓寧搬到莫斯科。新主人不允許瓦西亞從事藝術創作,並且把他送去學習另一門藝術糖果糕點。作為糕點學徒,瓦西亞1793年移居聖彼得堡,住在扎瓦多夫斯基〈Zavadovsky〉伯爵家裡。在這裡,他首次手執畫筆和顏料,偷偷地旁聽住在主人家的藝術家的課程。

特羅賓寧後來經常回憶起,當他跑到畫家那裡去「觀看」時,糕點師傅的妻子命人揪著他的耳朵把他拎回來,之後她叨叨絮絮地開導說,糖果和果醬比顏料和鉛筆更盈利更美味。

在那些年裡,美術學院在聖彼得堡成立,幫助培養年輕的天才,甚至分給買不起材料的人免費的畫紙和鉛筆。瓦西亞有時還是得以偷偷地溜到美術學院的免費繪畫班聽課。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799年,當主人突然打起算盤,發現將有天份的農奴送去當美術學院的「外部學生」對自己有利。

特羅賓寧在這裡隨著舒金〈S.S. Shchukin〉學習肖像藝術,並住在他家。但是,老師和學生注定不會相投。有傳言說,有人向舒金訂購一系列作品,其中一些他分發給學生複製,然而完成自己的作品,他發現瓦西里特羅賓寧的複製品更為優秀。似乎這就是對年輕學生不友善的原因。然而矛盾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藝術觀點的分歧。

但是,即使這樣也不能阻止瓦西里的繪畫獲得獎牌。在舒金的工作室,他對綠色、灰色、棕色和金色色調的色系充滿興趣,這些色調已成為他所有作品的典型代表。

1804年的美院展覽中,與吉普倫斯基、阿基莫夫、伊凡諾夫、博羅維科夫斯基烏格柳莫夫和謝德林的作品並列,也展出特羅賓寧的作品「為鳥死悲傷的男孩」,該畫取材自當時特別受歡迎的格勒茲〈Jean-Baptiste Greuze〉的作品。畫作受皇后本人重視。

善待年輕人的美術學院院長斯特羅加諾夫(A.S. Stroganov)準備請願釋放有才華的農奴,卻沒來得及。莫爾科夫伯爵不允許他的農奴在美院繼續受教育,且緊急地從聖彼得堡召回特羅賓寧:奉命前往烏克蘭波多利亞省的庫卡夫卡〈Kukavka〉村莫爾科夫的新莊園。

在這裡人們讓特羅賓寧了解他只是一個農奴,因此被任命為糕點師傅和僕役。此外,他的職責包括複製裝飾莫爾科夫房屋的西歐和俄羅斯藝術家的畫作,彩繪當地正在建造的教堂,並且為其繪製聖像,甚至為其主人全家製作肖像畫廊。

特羅賓寧天性溫和善良,順從地忍受命運的滄桑,沒有變得無情,沒有因為自己才華與所擔任職位之間的落差而陷入沮喪,相反,他領悟留在烏克蘭是他學業的延續,是一種實習。後來他回憶說:「我在美院學習不多,但是在小俄羅斯學會繪畫:我在那裡不眠不休地對著模特作畫,而我的這些作品似乎是迄今為止我所畫的最好的作品。 註:小俄羅斯,指二十世紀前囊括現在烏克蘭大部分的一片土地〉

1807年,聖得以完工,教堂建成並祝聖,特羅賓寧本人在此與庫卡夫卡女子卡蒂娜(Anna Ivanovna Katina)結婚。到了這個時候,特羅賓寧作為肖像畫家的名聲傳遍四郊。

在庫卡夫卡,特羅賓寧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人民的生活,開始描繪普通百姓。這個時期最有趣的肖像是「來自波多里亞的烏克蘭姑娘」。這個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重複了列維茨基的肖像之一,許多年間特羅賓寧回歸他的創作。

特羅賓寧經常訪問莫斯科。在其集市上,在販售民間木版畫的攤位上,他滿載印象。作為莫爾科夫的差役,瓦西里陪伴四處旅行,隨身攜帶有關「各種糧食和儲藏品」的庻務手冊,僅在其中的第一頁記錄支出。藝術家將庻務手冊變成畫冊,其中包括庫卡夫卡的風景,宗教和神話題材的構圖以及肖像素描。

特羅賓寧一直生活在烏克蘭,直到1812年開始衛國戰爭。

86日,Shalvievka(莫爾科夫的莊園,距庫卡夫卡有4俄里)的寂靜被軛下嘹亮的鈴聲打擾。」拉馬扎諾夫〈Ramazanov〉寫道。

從彼得堡來的信使宣達亞歷山大一世的命令,沙皇根據莫斯科貴族的選擇任命莫爾科夫為莫斯科民兵團團長。伯爵立即離開庫卡夫卡,並責成特羅賓寧乘火車將他的財產帶到莫斯科。農奴藝術家追隨伯爵,並長期在飽經戰爭的俄羅斯流浪。在不斷的旅行中,他用墨筆匆匆勾勒騎者的素描。

大火過後第一個返回莫斯科之一的特羅賓寧,幫助恢復莫爾科夫的房屋。 1813年夏天,民兵返回家園。通過特羅賓寧的努力,莫爾科夫的莫斯科莊園已準備就緒。在大火中,藝術家的大部分作品付諸灰燼,所以藝術家從1800年到1812年的作品很少流傳至今。

特羅賓寧抵達後,繪成老莫爾科夫全家福肖像,畫中看出主人的熱情款待,展現經歷苦難和分離後,重聚的一家人,這幅畫結合了戰爭的迴響和貴族家庭的傳統舒適。

「有一天,一位學識淵博的法國人來莫爾科夫家晚宴,主人邀請他看一看藝術家的作品。走進位於莊園二樓的特羅賓寧工作室,為畫家作品感到驚倒的法國人,對他讚賞頗多,並且讚許地握住他的手。當伯爵和他的家人坐在上餐桌,受邀的法國人也在座,在眾多僕人中,從前廳出現穿著禮服的特羅賓寧。

看到進來的畫家時,法國人拉開椅子,請特羅賓寧在伯爵的餐桌入座。外國人的這種行為讓伯爵和他的家人十分尷尬,如同僕人藝術家本人一樣。當天的晚上,莫爾科夫伯爵對自己畫家說:

-聽著,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當我們用餐時,你的座位,可以為其他任何人代替。」

此事件後尷尬的莫爾科夫永遠解除特羅賓寧服務餐桌的職責。

關於農奴藝術家非凡才華的風聲在整個莫斯科流傳開來。許多地主向他訂購肖像。同時,特羅賓寧還繪製普通的法國移民和留在俄羅斯的戰俘。但是,即使獲得公眾的認可,藝術家仍然繼續學習。他使用柔軟的擦筆臨摹原件,並結合生動的輪廓線,這種手法成為特羅賓寧的最愛之一

1818年,藝術家返回烏克蘭。中斷六年之後,他再次關注農民的形象。出現理想化的烏克蘭羅賓漢(Robin Hood)肖像,這是精神堅定的民間英雄烏斯蒂姆卡梅柳克(Ustim Karmelyuk1820年)。

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中,保留了烏克蘭小伙子和老農的草圖。在《拿著扎列卡的男孩》(1810年代)、《手執棍子的烏克蘭人》、《纺線的女人》(兩者都是1820年代)等繪畫中,畫家有點理想化地刻畫出小俄羅斯民族的美。追求創造生動、悠閒的形象,藝術家確信,人民性情的純潔和完整。這些作品的色彩柔和、輕弱,以灰色、赭色、綠色為主要色調。

在庫卡夫卡,特羅賓寧還畫了周遭的鄉村景色。他認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只需全心全意醉心其中,然後創作更加得心應手。特羅賓寧說:「我的一切應歸功於大自然」。

1821年,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永遠離開庫卡夫卡,與莫爾科夫一家一起搬到莫斯科的莫爾科夫莊園。在這裡,許多人知道畫家的才華,並勸說伯爵給他自由。儘管藝術家在莫斯科博得尊重和歡迎,卻仍然是農奴。A.A. Tuchkov─將軍、1812年英雄、收藏家,P.P.  SvinyinN.A. Maykov尤其為特羅賓寧奔走。但是,莫爾科夫伯爵並不急於給予自己的農奴畫家自由,其才華和人文素質他非常讚賞。

僅在1823年,避免在開明貴族圈內受到嘲笑和不滿,莫爾科夫才於58日復活節假期解放藝術家。但是,只給他一人自由,兒子仍然是農奴。伯爵不想與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分手,甚至建議他留在自己的莊園,但特羅賓寧拒絕。

他的妻兒處於農奴依附地位又五年。

47歲的藝術家終於得到期待已久的自由。感到自己不受社會地位或階層的保護,特羅賓寧急於正式確認藝術家的頭銜。他寫信給彼得堡的前老師舒金(S.S. Shchukin)和美院的朋友瓦訥克(Varnek),請求協助取得藝術家頭銜,但沒有得到任何答覆。只有P.P. Svinyin幫助特羅賓寧向美院提交他的作品。

藝術家前往聖彼得堡,並於1823920日以花邊女工》、《藝術家斯科特尼科夫肖像》和《老乞丐》獲得指定的稱號,並於次年畫就「K. A. Leberekht肖像」,成為一名院士。

特羅賓寧的花邊女工》成為當時俄羅斯藝術非常耀眼的新現象。藝術家的朋友P. Svinyin最準確地表達這一點,他說:「欣賞這幅畫時,無論是鑑賞家還是門外漢,都讚嘆不已,它真正融合繪畫藝術的所有美感:愉悅的筆觸,正確、幸福的光亮,清晰自然的色彩。除此之外,美麗的靈魂在肖像本身中得以展……

特羅賓寧繪製許多類似的圖畫。通常,畫中描繪的是針線活的年輕婦女繡金女工、刺繡女子、纺線女人。她們臉龐相似,清楚地展現藝術家理想的女性特徵溫柔的橢圓臉、黝黑的杏仁眼、親切的微笑和輕佻的眼神。其中體現藝術家關於女性最佳品質的概念親切、溫柔、顧家。

這些形象的某種理想化不僅可以通過時代的審美品味來解釋,而且可以通過藝術家才華的獨特性來說明,不是危急,而是詩意,不是揭發,而是確信,來領悟生命

在聖彼得堡人們繼續向特羅賓寧訂購肖像,但藝術家因必須等到午餐時間訂購人醒來而感到委屈,這某種程度讓他想起農奴制。他被建議留在美術學院任教,然而珍惜自己的創作自由,畫家婉拒。

1824年,特羅賓寧拋棄他所有的,甚至是非常有利可圖的訂製,回到他心愛的莫斯科,在此,據他說,「可以工作到午夜」,這裡住著他的前主人莫爾科夫伯爵,其妻兒仍舊是伯爵的農奴。在這裡,他的創作達到巔峰。

在莫斯科生活和工作時,特羅賓寧並未參加美院的展覽,並且幾乎沒有受到與美院及其展覽有關的批評家的注意。然而,這種情況絲毫不妨礙人們對他的認可。在訂購人和專家中,他都享有最佳肖像畫家的美譽。卡爾布留洛夫Karl Bryullov)拒絕繪製莫斯科人的肖像,說道:「你們有自己卓越的藝術家」。

女性形象的魅力、誘惑和詩意也保留在他隨後的風俗肖像中:《手持蠟燭的女孩》、《窗中的女人(司庫)》、《抱著玫瑰花盆的女孩》等。

然而,創作男性肖像典型,特羅賓寧更加清醒地理解感染力。在此,出身同樣的環境,他不由自主地對平民百姓表達深刻的理解。這就是為什麼藝術家有時會對俄羅斯農民的形象給予比其傑出的「英雄」更多的關注和溫暖。〈《靠著鞭柄的車夫》、《刨平拐杖的農民》、《流浪者》

在莫斯科時期的作品中,先前對形象的親密感被對模特的描繪、如雕塑般精確的形式的關注所取代。色調變得飽滿、鏗鏘有力,藝術家有效地使用彩色的陰影。

1830年代,肖像畫最終確立為特羅賓寧作品的主要流派。確定形象和技巧手法,構圖方案總之,所有使特羅賓寧作品具有獨特性和可識別性的一切。藝術家創建同代人形象的完整畫廊

吉他手的形象,是典型肖像之一,深受藝術家同代人歡迎,並貫穿特羅賓寧所有作品。《穿著斜領衫的吉他手,莫爾科夫肖像》(1820年代上半葉)開啟風俗畫之先風。在當時,吉他變得異常流行,在小酒館和上流社會的沙龍中彈奏。

回到吉他手的形象,在整個創作生涯中藝術家不斷重複和變體。如今,吉他手的形像不再視為是肖像,而是類似花邊女工》、《繡金女工》、《馬車夫》的典型形象。此中是特羅賓寧深刻的社會形象和歷史真相,表達俄羅斯社會生活中一個完整和明確的時代。

1833年,在藝術家們和藝術愛好者的努力下,以及拜「個人的啟蒙的同理心」之賜,成立了莫斯科藝術協會。莫斯科總督格利岑〈D.V. Golitsyn〉親王擔任主席。與特羅賓寧接近的人-藝術家E. MakovskyF. KunelK. Rabus,雕塑家維塔利〈I. Vitali-是該學會的創始人。特羅賓寧從未正式在學校被列為老師,但他經常拜訪繪畫班,用自己的建言幫助新手藝術家,並且在他們當中享有極大的威望。

他的首批學生之一關於他寫道:「多麼美好的人,他像父親一樣接受我們……。」畫家總是拒絕私人授課,或者更確切地說,拒絕學生為私人課程付錢

1840年,整個莫斯科都知道特羅賓寧。他繼續履行莫斯科貴族、戲劇人士的訂製。甚至認為個人形象永垂不朽是最大的罪過的老信徒也向他訂購肖像。

藝術家的顧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莫斯科商人,他們與特羅賓寧對模特冷靜和深思熟慮的見解接近,擅於強調個人的尊嚴。商人家族畫廊的建造通常是模仿貴族世家,但是在許多方面都反映他們周圍環境的品味。特羅賓寧畫就商人王朝KiselevsKarzinkinsMazurins的肖像。

在特羅賓寧肖像中必須特別提及衣服。

特羅賓寧為他繪製肖像的那些人選擇了自然、隨意、居家的姿勢,並且穿着家常隨便,這是可以原諒的,只因為這增加肖像的魅力。他因此被稱為「長袍畫家」,當人們前來訂購肖像時,幾乎總是補充說:「請穿長袍」。

如此出現「居家」肖像,並且立即變得非常流行。

繪成一系列所謂的長袍肖像,特羅賓寧透過確信的日常細節展示莫斯科生活的本質,其從容不迫和輕鬆悠閒;同時,這些細節成為藝術家捕捉對象自由思想形象的化身。

這種「非正式性」甚至吸引了普希金。 1827年,他向特羅賓寧訂製自己的肖像。畫中,他被描繪成不是「崇高的詩人」,而是一個普通人。難怪藝術家Svinyin回憶起特羅賓寧時說道:「就這樣。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的畫作描繪真實和質樸……。」

詩人穿著白色櫬衫,在敞開的衣領周圍,技藝精湛地纏上黑色的圍巾,外面套著寬敞的棕色長袍。這完全符合那個時代的浪漫精神:藝術家創作的普希金思想獨立,與官方的意識形態對立,如同長袍與制服對立。

特羅賓寧的普希金一點都不平凡樸實-他是如此氣派尊貴,似乎無法驚擾他的沉思。高傲的姿態和堅定的姿勢賦予詩人特殊感染力,幾乎是的形象。拜此之賜,他的居家長袍猶如壯麗的古希臘羅馬托加〈Toga〉。

183512月,布留洛夫從義大利返回後抵達莫斯科。為了致敬著名畫家,莫斯科藝術系、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E. Makovsky、雕塑家維塔利紛紛舉辦午宴。E. Makovsky布留洛夫領到特羅賓寧的工作室。

布留洛夫高度讚賞莫斯科第一肖像畫家的藝術和人文魅力。而特羅賓寧因著名的藝術同儕感到欣喜萬分。與卡爾、巴甫洛維奇的交流對他而言不是流於無痕。卡爾布留洛夫的影響力席捲18301840年代的所有俄羅斯藝術。特羅賓寧的作品也出現展示所有手法和點綴的大幅禮儀肖像。

布留洛夫的肖像中,通過古希臘羅馬的遺跡、藤蔓纏繞的葡萄藤、升煙的維蘇威火山等蔥鬱的背景,特羅賓寧強調藝術家的超凡絕倫。

窗邊穿著長袍的《A.A. Perovsky肖像》,可能是布留洛夫對莫斯科的印象,特別是特羅賓寧的作品的影響下,而繪成的。

對布留洛夫畫作《托爾斯泰肖像》的深刻印象,特羅賓寧畫下著名的斯拉夫主義者薩馬林〈Yuri Fyodorovich Samarin〉的肖像身穿獵人裝,以風雨如磐的天空和滾滾烏雲的風景為背景

畫作《剪指甲的老嫗》(1840年)成為畫家創作轉向荷蘭藝術主題的轉捩點。到這個時候,浪漫主義開始離開他的作品,這幅畫家妻子的肖像畫,是唯一接近荷蘭人對藝術領悟的作品。因此,在自己生命的盡頭,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回歸人類形象的和諧。

 現在他的理想寄託在晚年和寧靜,並且將之表達在畫作《女人與雞》(1855年)。1856年妻子的去世,如此震撼藝術家,以致直到他生命的盡頭,他都無法從悲痛中恢復過來。因此,這幅畫猶如是畫家藝術生涯的最後一幅作品。

特羅賓寧的遺產包括各種各樣的肖像畫。

這個系列的作品中藝術家朋友的肖像佔有一個特殊地位,這些肖像屬於新風格的俄羅斯藝術,發展成後來「知識分子肖像」的概念。

該系列還輔以特羅賓寧的自畫像(1810年代、18241830年代),其中最具象徵意義的是《以窗外克里姆林宮為背景,手執畫筆和調色板的自畫像》(1844年)。畫中,特羅賓寧不僅宣告自己一生的使命,而且還確立真正俄羅斯藝術家創作的信念以古老的國家紀念碑克里姆林宮為背景展現自己,這並非偶然。

特羅賓寧生命的最後一年是在後莫斯科河畔〈Zamoskvorechye〉自己的屋子裡度過的。在這裡,他非常想念列尼夫卡〈Lenivka〉的舊公寓。他對來訪的拉馬扎諾夫曾經說道:「是的,以前的那些門也沒有了,還記得嗎?」而那些門從上到下寫滿來找特羅賓寧,卻沒有在家裡碰到他的訪客的名字。較之其他人在門上最常見到的是布留洛夫和維塔利的名字。

列尼夫卡上的房子像是一種避難所,對許多跨過門檻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棲身之地。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和他的妻子安娜‧伊凡諾夫娜離開時,大門上出現粉筆題詞:「布留洛夫曾經造訪」,「維塔利來過」。再一次,「布留洛夫來訪」,「Bulakhov曾經到來」...

為客人開門的通常是藝術家本人或是他的兒子。門裡出現的特羅賓寧中等身材,一張聰明直率的臉,戴著眼鏡,穿著長袍。和善地笑著說:「對不起,我身穿長袍,我已經習慣這樣衣着,這樣穿着工作起來自由自在,是的,我就這身衣着接待我的同儕藝術家...。」

同時,客廳在安娜伊凡諾夫娜的張羅下,茶炊已經上桌,新鮮出爐的花形小甜麵包金黃誘人以及所有東西,甚至是奶油陶,對客人散發善意和愛慕的光芒。開始真正莫斯科的坦率、漫長、沒完沒了的談天說地。彼得堡人來莫斯科暢談。只有在這裡,仍然保留著親切的古老風俗,當屋子裡充滿樸實和善良,似乎是敞開心靈,,而交談更像是由衷的傾訴、自白,勝於日常新聞的交流。走遍半個世界,被榮耀寵溺是怎樣的榮耀!布留洛夫在談到莫斯科的時候,首先憶及特羅賓寧的房子,善良的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幾乎含著淚水說:「我願和他住在一起,我願靠他過活……。」

1856年特羅賓寧在安娜伊凡諾夫娜去世後離開列尼夫卡。在後莫斯科河畔的一條小巷裡老畫家買了房子。兒子試圖將房子營造成,像是這裡已經過著家庭生活多年:窗上掛著金絲雀的籠子,到處都是花盆。

「與您在一起多好,快活!」朋友們告訴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 「不,不要這麼說,我的老婆子死了,鳥兒不再讓我感興趣。是的,從前的那些門也沒有了,記得嗎,在皮薩雷娃的房子裡……。」

藝術家對他的模特一直很友善。他在人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裡畫下他們的興高采烈。「其他人指責我幾乎所有肖像都在微笑有一回藝術家說道,似乎是在為自己辯護要知道我沒有虛構、沒有捏造這些微笑我是照著模特畫出來。為什麼將不愉快的表情傳遞到畫布上,亙古不變,為什麼給人留下沉重的印象,喚起那些愛著此人的人的痛苦回憶。」

特羅賓寧沒有矯正模特的天性,沒有人為的效果去修飾他;他盡一切可能傳達所描繪人物幾乎難以捉摸的臉部特徵。特羅賓寧在所描繪的人們中總是看到某些特殊而美好的事物。即使是一個貧窮的老叫花子,乞求施捨,也令人尊敬,在花邊女工》中,他能夠表現出一個簡單的勞動女孩的不平凡之美。

人們喜歡特羅賓寧!愛他的才華、善良、富同情心和熱情好客。他不追逐榮譽,不汲汲於豐厚的訂單以及來自從美術學院的優惠(身為院士,理所應得)。他僅靠私人訂購謀生,而這在19世紀的俄羅斯歷史上並不常見。他雖不追逐名譽,但名譽一直都在身旁。

有些人即使不幸也不會怨天尤人,因為他們懂得忍耐,並且在最尷尬的情況下保持鎮定,因為他們深信,因為原則形成一切對他們而言不是原則,而是性格的本質。他們擅於給極不舒服的環境,平添便利、舒適以及某種莫名引人入勝的印象。

這樣的人是畫家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特羅賓寧,繪畫院士、莫斯科著名的肖像畫家。

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特羅賓寧被安葬在瓦甘科沃墓地。藝術家創作了七百多幅作品,主要是同代人的肖像:名人和無名士,富人和窮人-建築師、作家、演員、學者、軍人、士紳和農民、流浪者、乞丐和兒童。

特羅賓寧的世界平靜而安,裡面沒有激情和戲劇,但溢滿對人類深厚和包容的愛。畫家的畫布以溫暖的色彩,友善的笑容,從容不迫的手勢和人物清晰的眼神散發光芒。他的作品在19世紀俄羅斯藝術民主趨勢的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莫斯科藝術傳統的形成

 

undefined

花邊女工

Кружевница 〈1823〉

花邊女工》俄羅斯畫家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特羅賓寧的畫作,繪於1823年。

特羅賓寧是米尼赫伯爵的一個農奴家庭的後裔,於1823年年值47歲時獲得解放。同年9月,為了申請藝術家的頭銜,他向聖彼得堡美術學院委員會提交繪畫作品《花邊女工》、《老乞丐》和《藝術家斯科特尼科夫肖像》。畫作《花邊女工》為他帶來女性形象大師的名望,並成為當時繪畫藝術的重要現象。除此畫作,在1820-1830年代特羅賓寧還繪就一些作品,獻給城市女工及其勤懇細心的勞動(《紡織的女人》、《鑲邊》、《繡金女工》)。

特羅賓寧創作一種新類型的人物肖像,在此親密的心靈以及日常生活的家常和快樂扮演關重要的角色。女孩片刻放下手頭工作看向觀眾的形象,引人發想,工作對她而言絲毫不是負擔,而只是一場遊戲。

評論家熱情洋溢地讚揚《花邊女工》,藝術家的當代人P. Svinyin指出:「 不論是鑑賞家或是外行人在觀賞這幅畫之時都讚嘆不已,它真正融合繪畫藝術的所有美感:愉悅的筆觸,正確、幸福的光線,清晰的色彩,自然。此外,肖像的本身揭示了美人的靈魂,以及她看向此刻走入者的好奇的狡猾眼神。裸露的胳膊連同視線靜止,工作中斷,從覆蓋薄紗方巾的處女的胸部發出一聲嘆息所有這些都如此真實和簡單地描繪了出來。

 

維涅齊昂諾夫〈Алексей Гаврилович Венецианов 1780—1847

阿列克謝伊加夫里洛維奇‧維涅齊昂諾夫俄羅斯畫家,描繪農民生活情景的風俗畫大師,教師,聖彼得堡美術學院成員,所謂的維涅齊昂諾夫學派的創始人。

維涅齊昂諾夫家族來自希臘,在那裡他們被稱為Mihapulo-ProkoFarmaki-Proko。藝術家的曾祖父費奧多爾‧普羅科(Fyodor Proko)偕同妻子安吉拉(Angela)和兒子喬治(Georgy)於1730-1740年代來到俄羅斯。他們在此獲得綽號維涅齊昂諾〈Venetsiano〉,後來成為姓氏維涅齊昂諾夫〈Venetsianov〉。

阿列克謝伊維涅齊昂諾夫178027日(18日)出生在莫斯科一個希臘裔法瑪基維涅齊昂諾Farmaki-Veneziano)不富有的商人家庭。父親加夫里拉尤里耶維奇(Gavrila Yurievich)是二等商人,母親Anna Lukinichna(娘家姓Kalinina),莫斯科商人之女。維涅齊昂諾夫一家從事貿易,銷售醋栗灌木、鬱金香鱗莖以及繪畫。維涅齊昂諾夫曾在林業司擔任土地測量師。他先是獨立學習繪畫,然後拜師博羅維科夫斯基V.L. Borovikovsky

青年時期,他繪製抒情肖像畫母親(1802年)、A.I. Bibikov1805年)、M.A. Fonvizin1812年)。

1807年開始,在聖彼得堡擔任官員。同時,開始出版「1808年在臉部漫畫雜誌」,這是俄羅斯第一本插圖幽默雜誌,但很快被審查制度禁止。

 1810年─獲得美院的「任命」。

維涅齊昂諾夫1811年獲得院士稱號。在1812年的衛國戰爭期間,他與捷列本涅夫(I. Terebenev)一起創作法國人和貴族崇法狂的漫畫。同時繪製貴族和小市民生活情景的風俗畫。曾是藝術家獎勵協會的成員。

維涅齊昂諾夫之前,俄羅斯的繪畫不僅在形式上而且在內容上都是歐洲繪畫藝術的一部分,沒有另一種歷史的可能。為俄羅斯繪畫藝術內容迅速「俄羅斯化」準備「起跑平台」,毫無疑問,維涅齊昂諾夫功不可沒。

在郵政局服務,維涅齊昂諾夫從小就被繪畫吸引,他獨立地臨摹冬宮大師們的作品,並畫製親人的肖像。曾是博羅維科夫斯基的學生,並在人稱大師的家裡住了一段時間

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繪畫,1819年,維涅齊昂諾夫離開服務的地方,在特維爾省薩方科沃(Safonkovo)村購置一處不大莊園,定居於此,致力發展「農民」風俗畫,並很快成為一名藝術家。同時,在1829年,獲得宮廷畫家的頭銜。其繪畫充滿農夫和農婦及其孩子的俄羅斯生活的真實場景,以及俄羅斯風景素描的詩意畫意。

沒有受過古典學院教育的藝術家的畫作,在美院展覽中取得巨大的成功儘管院士們本身並不急於接受維涅齊昂諾夫進入美院的教師行列。但是,藝術家仍然忠於自己特立獨行的道路:他創建自己的學校,在未來得到藝術家當之無愧的「維涅齊昂諾夫」學派的名稱,來自普通階層才華橫溢的孩子在此受教育,許多著名的畫家出自這所學校。

同代人的肖像畫廊出自維涅齊昂諾夫的畫筆:藝術家繪就果戈里〈N.V. Gogol〉(1834)、V.P. Kochubey1830年代)、卡拉姆津〈N.M. Karamzin〉(1828)的肖像。為爭取院士的稱號,維涅齊昂諾夫被提議為美院教育學校的學監K. I. Golovachevsky繪製肖像。維涅齊昂諾夫描繪他被三個男孩圍繞,這三個男孩象徵「三項最傑出藝術」的結合:繪畫、雕塑和建築。該肖像還化身新舊美院的結合(K. Golovachevsky,作為A.I.  Losenko的同學,被視為美院的大牧首)。

然而,維涅齊昂諾夫畫中的農民形象帶給他極大的名聲。 割麥人》、《沉睡的牧童》、《查哈爾卡》〈Zakhark憑藉其新鮮和真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近兩個世紀。

1808年,維涅齊昂諾夫出版《漫畫雜誌》,該書很快被禁止。對有威權的達官顯貴的諷刺描繪,據認為引發亞歷山大一世的憤怒。

1830年代,維涅齊昂諾夫轉向講述農民生活的敘事體裁。其中包括以下作品:《歡送新》(1830年代後期,「巴甫洛夫斯克」國家藝術建築宮廷園林博物館)和《士兵歸來》(1830年代末,俄羅斯博物館)。這提醒我們,外在世界侵入勞動和農耕生活周而復始的自給自足的種種事端,從遠古以來一直是戰爭以及戰爭留下的創傷。

斯莫爾尼教堂和奧布霍夫市醫院教堂的聖像也是出自維涅齊昂諾夫的畫筆。在生命的最後一年,藝術家為特維爾的貴族青年寄宿學校的教堂繪製聖像。

1847124日(16維涅齊昂諾夫於前往特維爾途中在Poddubye村意外死亡。

維涅齊昂諾夫沒來得及喝一杯茶,車夫格利戈里拉夫倫捷夫(Grigory Lavrentyev)和農民阿格普博格達諾夫(Agap Bogdanov)走進門來。

 「馬匹已經準備好了,阿列克謝伊加夫里洛維奇。請吩咐要裝載什麼?」

「拿著裝樣品的行李箱,大件物品我沒有。」

他轉向女兒,親吻,祝福地說道:「別送我,薩舒魯什卡!」格利戈里跳上趕車人的座位,旁邊坐著阿格普。維涅齊昂諾夫向女兒揮手,小鈴鐺響起……車夫放開繮繩,在坑坑窪窪的路上,他被甩進雪堆裡。瘋狂的馬兒飛跑得越來越快。馬車傾向一邊,四面八方無情地搖晃。維涅齊昂諾夫盡他最後的力量設法抓住繮繩,但這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他被在地上拖行,撞在樹上。經過特別強烈的撞擊後,手套自手中滑落,身體被甩到一邊……維涅齊昂諾夫已經死亡

維涅齊昂諾夫被埋葬在特維爾省UdomelskyDubrovskoe村莊的鄉村公墓(現今維涅齊昂諾瓦

 

undefined

割麥人

Жнецы 1820年代末葉〉

19世紀20年代末,在繼續創作性質接近寫生素描的小規模作品的同時,維涅齊昂諾夫越來越趨向具有廣泛人物形象特徵的創作。《割麥人》即是屬於此類畫作這是大師藝術創造鼎盛時期最好的作品之一。從本質上講,這是一幅肖像風俗畫作,在維涅齊昂諾夫的創作遺產中此類作品甚多(畫中描繪農家男孩查哈爾卡〈Zakhark〉,維涅齊昂諾夫曾在1825年為男孩繪製肖像)。然而,這些形像變得非常具有紀念意義,成為繪畫的風格,恢宏且濃墨重彩。藝術家帶著嚴肅和真摰,遠離多愁善感,體現情感的美麗和力量,這是浪漫藝術的特徵,經常訴諸於人物的寫實描述

維涅齊昂諾夫在自己的創作中非常注意對農奴生活的描述。他有幾幅作品獻給田野勞作,其中之一就是《割麥人》。

繪畫的情節詩意盎然。在短暫的休息中,農民,母親和兒子,欣賞落在女人手上的蝴蝶。也許,維涅齊昂諾夫在自家莊園附近的田野中散步的時候窺探生,它給藝術家留下的印象如此的深刻,以至於決定創作這樣的作品。

模特是真實的人物-農奴,母親和兒子(安娜和查哈爾卡)。我們可以在維涅齊昂諾夫的另一幅著名畫作「查哈爾卡」中看到這個男孩。

割麥人》是一部輕快的作品,充滿洞悉自然之美的寧靜喜悅。維涅齊昂諾夫在構圖上將母子的形象凸顯在前列,幾乎佔據整個畫面的空間,鎖住觀眾的注意。背景是蔥郁的麥

雖然情節本身有些理想化,對此批評家不止一次指責藝術家,他描繪真實的人物,以及他們鮮明的特點和獨自的個性。可見維涅齊昂諾夫是帶著怎樣的愛意與尊敬描寫他們的。

男孩的臉龐很難被稱為美麗,是農民慣有的粗糙,是在烈日下工作的黝黑。但是,帶著如此天真的孩子般的驚喜,他看著蝴蝶。他那張機靈的臉龐不由自主地吸引目光。維涅齊昂諾夫描繪的查哈爾卡,渴望美好事物,而且對周遭世界有著童稚的興趣。儘管他還很年輕,但他的雙手已經被沉重的農事所磨破。然而他是多麼溫柔的擁抱母親,多少兒子對母親的愛戀在此姿態中。

 女人看上去很疲倦,但是微微的笑容照亮她平庸且不出色的面孔。她耐心地等待兒子欣賞蝴蝶,她的眼神表達關懷和母愛。她從走過的歲月裡看著兒子,如果一切對他來說都是新鮮事物,那麼她就會明白,如此美好的時刻在他的一生中將所得無多。藝術家注意細節地描繪農婦的衣着:薩拉凡〈俄羅斯民間女人穿的一種無袖長衣〉、白襯衣、黃頭巾,沒忘記珠串和手指上簡單的戒指。

蝴蝶栩栩如生,眼看就要翩翩起舞,飛出畫面,這強調遇見美好瞬間的稍縱即逝。農民手中的鐮刀完成整個構圖,勾勒出一個看不見的周遭,並將觀眾的注意力聚焦在主人翁的臉上。

維涅齊昂諾夫描繪的農奴,如同具有細致精神特質的人,能夠體驗人類與自然彼此之間的深刻情感。他的主人翁內在美麗,而非外貌。無怪乎,他的作品在同時代人中沒有得到認可。農奴當時處於奴隸的地位。儘管如此,維涅齊昂諾夫還是首批在作品中表現普通人民的精神力量、尊嚴和內在美的藝術家之一。

藝術家將《割麥人》作為禮物獻給皇帝亞歷山大一世作為冬宮的藏品。後來,畫作被轉贈給俄羅斯國家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謝德林〈Сильвестр Федосьевич Щедрин1791-1830

謝德林(Sylvester Feodosievich Shchedrin俄羅斯藝術家和風景畫家。

謝德林179122日(13)生於聖彼得堡。父親費奧多西謝德林〈Feodosiy Fedorovich Shchedrin〉,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美術學院院長,雕塑系教授。兄弟建築師阿波羅謝德林(Apollo Shchedrin)。伯父─18世紀著名的風景畫家西蒙謝德林(Semyon Fedorovich Shchedrin),是西爾維斯特的第一位老師。

1800年,也就是年僅9歲,他成為美術學院的學生。在西爾維斯特必須選擇一種藝術的時候,他打算報名伯父美院教授西蒙謝德林的風景畫系,但是叔叔在那之前不久去世(180491[13])。自1806年起,年輕的藝術家轉入伊凡諾夫〈M.M.  Ivanov〉教授的風景畫系,在其指導下專攻風景畫。

從一開始,西爾維斯特‧謝德林就展現其傑出的才華,早在課程結束之前,他的作品(主要是風景肖像)就獲得重要獎項,也就是1808年的銀質獎章和1809年的小金質獎章。

1811年,他結束美院學業,完成文憑作品「彼得羅夫斯基島觀景」(根據給定的命題:「濱海城市或遠處的村莊,前景一群牛」),拜此獲得大金質獎章,以及國外遊學獎學金。由於1812年的戰爭,行程推遲,直到1818年年輕藝術家才得以出發前往義大利。

1818年開始以美院國外遊學獎學金的領取者在羅馬工作和學習。其間曾到那不勒斯旅行,最終在1825年在此定居。夏日時光,他在那不勒斯附近的索倫托、阿馬爾菲、卡普里島生活和創作。是最有天賦的俄羅斯風景畫家之一。藝術家創造自己的風景畫類型,相同的主題經常以變體的手法,創作一系列的風景畫:「新羅馬」、「蒂沃利瀑布」、「露台和岩洞」。在歐洲藝術中最早對外光問題感興趣的藝術家之一。他的藝術影響那不勒斯「波西利波派」的形成

在這個國家,他一直待到人生的盡頭。謝德林於18301027日(118日)在索倫托去世。

藝術家的第一批畫作繪於工作室(「彼得羅夫斯基島觀景」和「從彼得羅夫斯基島眺望杜奇科夫橋的景色」)。作品以古典主義的手法完成,具有這種風格固有的色彩和構圖的常規。

義大利時期的早期風景畫(此類諸如:《羅馬鬥獸場》、《瀑布》、《蒂沃利觀景》、《蒂沃利瀑布》)忠於自,然而都不能代表完整的風景畫。它們存在某些的非統一性,以及精確臨摹細節的零散性。

系列畫作「新羅馬,聖天使城堡」(同一主題,同一視野,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藝術家畫過八張變體畫)是謝德林作品的轉折點。首先,以一種新的方式處理主題本身:水上的漁船和人們,居民樓的牆壁這是前景,而「古老的」羅馬(聖天使城堡和聖彼得大教堂)移到深處,成為某種背景。

這一系列的風景畫是謝德林作為外光畫派畫家、露天繪畫大師非常成功的經歷。在這些風景畫中,色譜也發生變化:謝德林首批作品陰沉的棕色色調,現今被較冷的色系所取代銀色、藍色和綠色色系。

謝德林在那不勒斯和索倫托逗留期間,創造了一系列出色的海景:《那不勒斯、聖盧西亞的景色》、《那不勒斯附近索倫托的景色》、《岸邊的漁民》、《索倫托大港口》、《索倫托小港口》(後兩幅有數個版本)、《卡普里島》。《索倫托露台》系列屬於同一時期。在這些作品中,最充分地展現藝術家的才華。

謝德林在描繪人物方面邁出一大步。人物的形象在他的畫中不僅是一群陪襯的物體(人物的條件,使景觀栩栩如生並展現建築的規模),而且是忙於日常工作活生生的人們。藝術家真實地傳達漁民和義大利普通市民的生活,從而將這種風格的特徵引進自己的風景畫中。

182830年代的風景畫中,主要是在「那不勒斯的月夜」繪畫中,有一種浪漫的興高采烈,追求複雜的光照和色彩的效果。畫作起著跌宕起且忐忑不安的戲劇性

 

undefined

葡萄藤交織的露台

Веранда, обвитая виноградом 1828

謝德林在那不勒斯創造一系列的畫作,獻給「風景裝飾畫」眺望後景、綠意盎然的涼台和露台。藝術家將該畫描繪的主題命名為「Pergolata」,源自義大利文「 pergola」,意思是指爬蔓植物掩映的涼亭、拱門或林蔭道。謝德林最著迷於光照和空氣特性傳遞的問題。他試圖走出溫暖的色調,增加灰藍色、銀色的色度,幫助感受中午時分,當自然盡顯其無限風光的時候,義大利空氣的特性。這幅畫作完美地傳達那個時代的俄羅斯人民的處世態度,在他們的認知中,義大利是一個幸福、和諧和浪漫的世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俄羅斯 藝術
    全站熱搜

    nagi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